清代的和田玉价值应该在多少北京?
和田玉自古以来就作为“帝王之器”出现的。从新疆和田采出的白玉,经卷压、雕刻,成为富有经济价值的玉器。和阗玉、昆仑玉、天山玉等都指产于新疆南部和田地区的软玉。中国最早开发利用和田玉的地区是于阗(现为和田地区):商代已有关于这地区的文献记载;殷商时,于阗已从事玉的采掘、雕刻;西汉时期,于阗国有名的工匠曾在和田玉矿采玉,并运输到长安制作。
其实,在清代以前的历代王朝,真正的美玉真正被使用的只有和田玉。别的地区的玉虽然也有,但只是地方土产罢了,上不得台面。
就像我们现在使用的高档手机,全部使用的都是三星的显示屏,而其他杂牌手机都是用其它的显示屏一样,三星的显示屏材质和质量肯定是其他杂牌没办法比的。
就像我们吃的巧克力,用的是进口的瑞士顶级天然可可豆,口感醇正,余味无穷。而其他厂家的巧克力,用的是国内国产的双糊精制可可,口感灰涩,余味较短。
我们喝的绿茶,用的都是杭州产的狮峰龙井,兰花香,味清新。别的厂家用的则是信阳毛尖一类的川茶,淡而无味。
而清代之前的皇帝使用的也都是和田玉。但清代由于皇帝的过度采伐和民间藏玉者的消极怠工,此时的和田玉精品日渐稀贵,非皇家所能垄断。至乾隆时代,各地玉商已很难向清宫进贡上乘佳品。采玉人不断进献一些残次品,或者品质较差的原料。皇帝一怒之下,将进献玉石者统统治罪。一时间,民间毁玉成风。许多好的玉石被当成碎石丢弃。
玉,其华故以润为贵。如脂如膏,浑厚纯粹,出于自然,是为上品。
但这样好的玉,在近代发现的已经很少了。其一是好的原材料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多,其二如果得到了好的料子,店家也不会像以前那样打磨这么多花样,只留着好的部分来卖。
在当代,和田玉已经普遍,甚至很多地方都有了,即使新疆出来的矿料也在当地被当地商人做了。
清代的和田玉还有价值吗?
乾隆后期,和阗玉采掘日趋枯竭。据张帆《清宫廷玉史》载:“时玉产日寡,而工费日增。乾隆末,每璞至二两黄金不行,而后加至四五两。至广玉(岭南产玉)、独玉、青玉、黄玉、墨玉及花玉(五色玉)皆杂出,匠师亦用浸渍火烧之法,以求色艳似玉。”当时,由于和田矿源日益枯竭,清王朝不得不用南方的广玉和独玉冒充和阗玉。采用“浸渍火烧”之法人工染色,以伪充真。又采用铁线渗金属方法使和阗玉变质,充作“黄玉”或“白玉”出售。
由于清代宫廷的过度挖掘和民间的过度开发,到乾隆以后,和阗玉矿已经完全枯竭了。
而现在,新疆和田产的和田玉已经很稀少了,其价值肯定远超清代。
因为清代的和田玉,在当时的社会,不像现在这样人人喜欢。当时,上至皇帝,下至富商,都不怎么看得起和田玉。
现在呢,和田玉已经被上升到国玉的战略高度了。
新疆籽料的价值有可能已经超过清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