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刻本多模仿书法家?
因为蒙古人建立元朝后,在中原的统治手段主要依靠汉法,所以元廷一直努力寻求与汉地世家大族的合作,以求稳定中原的统治。这种政策自然反映到文治武功上,就是大力提倡儒家文化,支持儒学教育,推崇汉族传统经典(如“四书”“五经”);同时由于蒙古贵族本身受到传统汉文化的熏陶,也乐于效仿。这就直接带来了元代书法风尚的变迁——由宋代尚意向元代尚态转变。
赵孟頫、鲜于枢等人所开创的新风格成为了元代书坛的主流。而这一新风格的形成,显然与其师承渊源有关。赵氏本是宋太宗后代,家学渊深,少时得见历代名帖无数;又因赵氏在元代地位超然,其本人又是全才,因此他在吸收前人精华的基础上,融会贯通,自成一派,对后世的影响极大。
他最著名的作品《妙严寺记》被后人誉为“元朝第一字”。他的书法流传至今不乏杰作,如《赤壁赋》《临池笔记》等。他的字法严谨规整,笔势飘逸潇洒,清逸淡雅,风姿绰约,开启了后来文人书写的正统风气。 同样受家学影响的还有书法家鲜于枢。他是元代初期有数的名家,与赵孟頫并称“二赵”。他所擅长的行草书,点画迅捷,笔力劲健,取法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对清代书家尤有影响。
除了这二人外,元代其他书法家也多能书善画,且多以楷书著称于世,如姚鼐、欧阳玄、文征明等人。其中文征明的书法,颇得唐人神韵,小楷尤为精绝,可见唐碑笔法。 总之,元代书法虽不如唐盛极一时,但自有一派风流。无论是文人雅士,还是市井之人,都喜欢题字作画。甚至像马可·波罗这样不事笔墨的外国人,到了中国以后,也染上了这个习惯。不过元代末年社会动荡,战乱频繁,使得文人士大夫缺乏安身立命之所,于是追求精神世界的丰富和艺术创新成了他们唯一的寄托。因而当李贽等人提出“书至于晋,书道既衰”时,竟无人可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