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济生是不是书法家?
“书家”二字一直是我比较看重也比较敏感的。我一直在思考,到底什么样的人可以被称为书家呢?什么样的作品才可以被称之为书法呢? 我曾给学员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明代中期,文徵明有位弟子叫沈周,字写得很漂亮,但是有人批评他的字有媚态,缺乏力量。沈周听了,不生气,反而很开心地回答说:‘我写了一辈子字,只有临帖的时候才努力做到像,你都说我的字有媚态了,那我不是一辈子都在做假吗’。听完这句话,文徵明很是惊异,从此对沈周的字不再指责。
事实上,古人对于书写的态度正是如此,他们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写下精彩绝伦的字体让后人赞叹的,而是在不断的摸索和锤炼中逐渐成熟的。唐太宗论王羲之《兰亭集序》云:“此行书非王羲之王右军所能也”、“惟含古质”;米芾评价颜真卿《祭侄文稿》云:“字势俊秀,殆有禅味”;董其昌评论自己早年书作云:“如少年女子,姿色未败”。这些评语虽然各花入各眼,褒贬不一,但却表明了一个共同的道理——书法之妙,在于成熟而灵动,若一味追求“好”,往往容易失之。
回到题目来讲,杨老师的字确实写得不错,端正隽美,端庄秀丽,符合大众的审美趣味。但正如文徵明的字,初看平平无奇,细看却有韵味一样,杨老师如果能在创作时多一些变化,少一分对称,多一丝自然,减少一些刻意,那就更到位了。当然,这可能也是我要求太高,太理想主义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作为师范院校的教师,我觉得杨老师已经很好地发挥了榜样作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能示范书写,让学生看得明白,学得亲切。至于个人风格的问题,我想应该由名师大家来考虑,而我们普通学习者所需考虑的,是如何能学到最正统的知识,如何能循序渐进地提升技能。
我认为杨济生老师称得上是书法家。而且我怀疑他本人对于“书法家”的称号是否看重,毕竟比起这个称号,他更在意的,应该是师道尊严,是传授给学生真正有用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