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对比最多的?
作为国际结算/信用证业务部从业人员,我来说一下这个问题: 第一、从历史角度看 ①1973年以前,我国主要流通的人民币纸币只有5毛(20、50、100、10)和2块(5、10、50)共6种面值;到1973年才发行了1元(5、10、20)三种新版纸币。在改革开放之前(1949~1978),国家经济计划模式决定货币发行量,所以虽然这期间发生过多次通货膨胀,但物价上涨幅度一直很小。由于当时进出口贸易量不大,再加上外贸出口主要以实物商品为主,故跨境交易使用人民币的情况并不多。
②1978年以后,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成为贸易大国,对外贸易持续增长,人民币的汇率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为了扩大出口,政府不断调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同时增加市场上的人民币供应量(外汇占款)。到2009年年底,我国外汇储备达到2.15万亿美元,是1978年的近500倍。在这过程中,除了少量以人民币标价的外汇期货和期权等金融衍生品外,银行和企业间跨境交易基本上是以美元计价,而个人跨境消费和旅行则多用外币。这导致近年来人们手里的人民币越来越不值钱,而且只要外贸顺差就必然引起人民市升值的压力 (因为要换回等值的外币)。与此同时,大量海外投资者也不断将手中的外币兑换成人民币,寻求最好的投资机会(如购买中国国债)。随着境外投资者和居民个人进口商品的增多,以及国内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今后用人民币结算的交易将会越来越频繁。可以预见的是,一旦人民币成为第一大跨境支付货币,必将面临更多的问题和挑战。
第二、从现状看 目前我国跨境资金管理框架下,按照资金来源分为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两大类,分别进行管理。其中经常项目下的跨境资金管理较为宽松,主要涉及贸易和劳务费用的跨境支付;而资本项目下的跨境资金管理较为严格,主要用于限制资本和盈利的非正常跨境流动(包括再投资的收回及境外贷款的偿还)。目前,我国对跨境资金的监管主要是通过中行的结售汇系统、外汇管理局的外汇登记管理系统以及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的清算系统实施跟踪监测。
第三、从改革看 近年来,国家不断调整和优化跨境资金管理框架,推进投融资便利化改革。2010年,国务院批复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决定自2010年12月始,在深圳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此后陆续将试点地区扩大至全国。2011年,为支持贸易强国建设,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改进和加强支农信贷产品管理的通知》,提出以农发银行贷款为核心的多种金融产品组合,用于满足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和对农村基建的投资需求,并对相关贷款的跨境融资行为实行登记管理。2012年底,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发行了158亿元人民币特别国债,为四大行补充资本金,以应对银行业可能面临的跨境资本流出压力。2013年年初,央行、银保监会和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境内金融机构境外贷款业务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允许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从事境外贷款业务,为企业“走出去”提供融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