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中碗价值多少?
这个问题有点难,因为“明中碗”这个词有点问题。 首先要明确的是,明朝并没有“碗”这个器类,明代的陶窑制品中只有盘、坛、罐、炉等(《明实录》中有关于成化皇帝在庭院中堆“瓦砾”的记载),没有现在的“碗”。
其次我们要搞明白什么是“中碗”,这个“中”字有两种理解方式。如果指的是时间,那就是说这件瓷器是明代中期的;如果指的是器型,那就说明它是中型碗。 我倾向于第一种解释,因为陶瓷器的形制是有演变过程的,一件瓷器不可能同时拥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形制,比如一件宋代的定瓷碗不会是宋代的碗,它肯定是定窑为了适应饮茶风气而推出的新式样。明代初期烧制了很多细白瓷,这种瓷器的造型非常规整,如果放现在来说就是标准的“高脚杯”状。到了明代中后期,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向口沿方向收束的样式,但是这种改变不是很大。因此我能想到的中式碗应该就是这种由细白瓷发展而成的向口沿处逐渐收缩的形制。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这个“中碗”的概念就很好理解了——明中期烧造的具有此类形制的碗。
我个人认为这类器物不应该称作“碗”,可以叫作“杯”或者“盏”。理由如下: 1.从使用功能上来说,现代的“碗”大多是用来盛饭菜的,而明中期的这类器物更接近于茶具,而且是盛茶末的茶具。(也有例外情况,但基本上不能作为普通餐具使用。)
2.从外形上看,这一类器物都是敞口的,而碗则是闭口的。而且,中碗往往较深,而碗则比较浅。
3.从工艺上来看,中碗多数胎体较厚,碗则多数胎体较薄。 我认为明代中期的这类东西应该叫做“盏”而不是“碗”。
最后来说说价格,由于明代中叶以后随着景德镇御窑厂的建立,宫廷用瓷的质量和产量都达到了一个巅峰状态,很多瓷器的价格被大大拉低。以清雍正紫红斑瓷为例,过去这种瓷器是十分昂贵的,但是现在市场上已经能够买到非常多品质不错的仿品了。所以一般来说,我不建议大家购买太贵的明中碗,一方面是因为这类产品价值不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现在仿品非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