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开本大小影响价值吗?

钮淇淋钮淇淋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古籍书册的幅面尺寸,有“大”、“中”、“小”之分,而每一种尺寸又都有其相应的开本说法: “大”曰“开本硕(大)尺二寸”; “中”曰“开本中尺五寸”; 而“小”则曰“开本小尺三寸”。 上述尺寸皆是按古籍书页宽度来计量的,长度皆以30余公分计。其中,“大”的开本,一般认为适于线装书;而“中”开本的书籍则是常见之书;至于“小”开本,则被认为适用小型画册或小型古籍。当然,这种分法也不是绝对的。

就个人经验而言,对“大”开本的概念较为模糊,总觉得凡是宽宽的幅面,都可以称之为“大”开本;而对于“中”开本和小开本,则感觉较为准确些——毕竟它们的确分别对应着某种特定类别的古书。

个人以为,“大”开本之所以不适用于线装书,是因为线装配钉后,书脊受力,如果书页太宽,则容易脱落;而如果书页窄窄,则很容易装订成册。古时书籍多为竹木纤维纸质,较之现在的纸张,其韧性差很多,过宽的书页也容易撕毁。所以,为了便于装订和翻阅,又考虑到节约成本,古人的做法是尽可能把书页做得窄一点。

而“小”开本,个人揣测是为了方便携带,故而特别为游记、笔记之类的小型书籍所专属。当然,如果是书画之类的,肯定另当别论了。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古籍的幅面虽然大多以“大”、“中”、“小数目居多,但也不排除个别例外的情况。比如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著述的《聊斋志异》,按照现在的话说属于小说类,故而采用“小”开本的设计,每半叶12行,共544页;而明代冯梦龙编撰的《智囊全集》,则是“大”开本,每版16开,全书的页码更是达到了惊人的870页!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