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毛瓷有收藏价值吗?
这个问题很好笑,就像是在问“再创造个宇宙会有外星人吗”一样! 但这个问题也很好,因为这个问题涉及到了艺术和科学两个领域,而且这两个领域的关系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 所以不妨借用一下著名的克莱因—纳基悖论(Klein-Nakayama paradox)来说明问题。 这个悸论说的是,假如地球上有一个房间,没有门也没有窗,问100个人里面起码有一两个人能准确描述出这个房间的样子; 再换100个房间,还是没有门也没有窗,同样地问这100人,肯定还是有这么多人能够准确地描述出一个以前都没见过的新房间。 那么请问这个世界上的所有房间是不是都已经被准确描述了? 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所以这个悖论就论证了如果人类是依靠视觉器官来识别万物的话,那么这个识别系统必然是有缺陷的。而人类所能看见的世界只是真实世界的一部分,甚至是一小块。
人类对于世界的认知,除了感官所及,还有相当大一部分来自想象。所以艺术品不仅来自于艺术家的创作,还来源于观众对于艺术的认知——如果没有观众,那么艺术也就失去了存在价值。 因为任何一件艺术品都是创作者与欣赏者共同完成的,所以一件艺术品到底是创作者本人的作品还是创作者与欣赏者共同的作品,这个界限很难划分。 而“再造”一个已经存在的物品,其实是一种再创作的行为,这种行为加上作者的身份,才使得“再创造的成果”成为了作者本人的艺术品。如果没有作者的身份,那么任何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对一件已有的东西进行改造,这件东西就是属于这件作品的作者的。比如一座雕塑,如果雕刻者是唯一的作者,那件作品必然是雕塑者的作品。但如果是依样画葫芦地照着原来的东西重新制作一件,不管这件作品怎么样,制作的人只能算是复制者而不是创作者。
所以从艺术史的角度来看,那些“再造”的东西,有一部分可以成为艺术家个人的代表作,但是这并不能改变这些作品本来就是已有作品的事实。因此这些作品的价值当然就会受到影响,这种影响有可能是巨大的,比如说把一块砖头放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公共博物馆里,这块砖头的身价都会不一样。 所以说,不管是毛瓷也好,其他的东西也罢,只要是“再造”的,都有它的价值和意义,但是和原作相比,价值体系肯定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