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民国相机用的像纸吗?

宫晓民宫晓民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很好玩,我刚好最近读了点这方面的资料,就随便聊聊。 首先明确一点:在1368年明朝建立之初到1949年新中国诞生之前这段漫长的时间里,中国除了宋朝可能还有少量金属活字印书之外(见《梦粱录》),所有印刷都是用雕版印刷术来完成的;而外国比如欧洲最早使用活字印刷的是德国,是1450年左右,比明朝末年的印刷技术的进步要晚不少。 那么回到问题本身,照相机的出现是在1839年之后,而照相机使用的胶卷是在1871年开始由法国人发明的。

所以问题变成了,在明清两代及民国的三四百年间是否有能够感光的纸张或者纸基材料。 我想说的是,有的!不过和后来的胶卷不同,这是一种涂布感光工艺制作而成的照相纸,也就是在普通的纸面上涂上一层具有感光性质的颜料,然后进行曝光。最早的涂布感光剂出现在16世纪中叶的意大利,到17世纪传入德国,而1839年诞生的摄影术正是基于这种技术。

后来到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玻璃胶片的发明,人们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到更加敏感的影像材料,但涂布感光并没有因此消失,而是继续存在并且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我在阅读相关的资料时看到这样一段话,来自《中国古照相术》: “在清代的宫廷里,除用玻璃片拍摄肖像外,还有人使用了两种特殊材料所制成的相纸,进行拍 摄。一种是将玻璃粉与淀粉混合在一起压平制成的透明玻璃板,用它可以照相;另一种是将锡箔浸 涂以含有铝粉的显影液,晾干后制成锡箔纸,也叫作“镀铝纸”或“镀铝莹光纸”。这两种纸都可以透 过灯光,在背面涂上墨汁或颜料就能显现出正面图像的来历。” 所以从现有的资料来看,至少在清朝末年,中国还是有着自己特有的照相设备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