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年是哪一一年?

宇文红萍宇文红萍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民国三年”是指1914年,这年是民国成立的第3年(当然这个说法不太准确)。 “民国”是公元1912年至1949年间中华民国的简称。袁世凯在1912年就任临时大总统之后,即开始准备称帝,但迫于各方压力以及自己身体原因,迟迟未能行动。直到1914年,袁世凯终于宣布接受帝位,并改国号为“中华帝国”,改用干支纪年,称“洪宪元年”。 袁世凯的野心很快遭到了各方反对,于是又自废帝号、恢复“民国”年号。而他的干儿子段祺瑞则因在“二次革命”中支持袁世凯,被赏赐“洪宪”尊号。因此这一时期也被称作“洪宪皇帝”时期或“洪宪政体”时期。

除袁世凯之外,国内其他势力也有通过战争实现统一的打算和动作。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孙中山领导的护法战争。由于这段历史相对复杂,且与北洋军阀和西南军阀都有关联,故而经常被人忽视。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等国全力应对德国,无暇他顾。日本乘机扩张,提出“亚洲主义”,企图将中国变成日本的殖民地。英日矛盾上升为列强冲突的主要焦点之一。

基于维护自身统治的需要,南方军阀首领吴佩孚、孙传芳等相继与日本交往,签订协议,允许日军开进华北,同时拒绝承认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及其政府。 为了统一大业,也为了打击日益猖獗的帝国主义侵略势力,1913年10月,孙中山召集国会会议,正式通过了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旗帜的《救国军北伐宣言》。

随后,一支由南洋华侨直接赞助的北伐联军从广东出发,进入广西,直逼湖南。这支军队尽管兵力不足,但却具有相当的实力。北伐军所到之处,深受压迫和剥削的民众热烈响应,纷纷加入,使得这支本以同盟会员为主的军队很快就吸收了大批工农群众。 这支来自海外的正义之师让国内各派政治力量重新估量了自己的位置。原本对孙中山持排斥态度的西北军阀张作霖也派人表示愿与孙合作。而奉系势力的增长显然是对已经控制东北的日本势力的威胁。

面对复杂的形势,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毅然决定站在孙中山一方,向以张作霖为首的非国民革命势力开展斗争。他们在北方组织和支持广大工人、学生、国民党员的斗争,迫使张作霖同意将关外军队交给国民党的代表胡若愚统率,作为参加国民革命的交换条件。随着胡若愚部开进河南,南下的北伐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