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国良作品怎么鉴定?
从80年代中期开始,史国良便以质朴写实的人物画风格在画坛中崭露头角,其中尤以表现藏民生活为主。他以真挚的感情投入对西藏风情的描绘,创作出许多洋溢着热忱、生动、真切的画作。史国良在继承任伯年、徐悲鸿的写实人物画传统基础上,大胆吸收西方绘画中的造型色彩之优长,使中国写意人物画在描绘现实人物方面的能力大大地增强。在画作中他善于通过不同形式将笔墨与人物的性格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运用线条和墨块来塑造人物,形成自己构图饱满、朴素严谨的独特风格。90年代起,史国良的作品渐渐转型,他开始致力于表现传统国画题才——高僧。
在绘画风格上,其早期与后期的作品有很明显的区别,这点是我们在鉴定史国良先生真伪作品时应注意的地方。在80年代及其以前的作品中,用笔讲究写意性,线条奔放、有力,浓淡及干湿运用的恰到好处。90年代后,由于受大千先生和石鲁影响的缘故,线条开始由细渐趋于粗壮,并且善用“皴”,使得作品更富有西部高原的豪迈与壮阔气息,这也使得史国良先生在人物画上能独树一帜。除了作品风格上有很大差异外,其落款也有一定规律可循。在90年代以前的作品,其落款多为“史国良”(包括字、号),而后期作品则多用“史国良”和“史国良写”款。此外,落款的字体及钤印也有较大变化。在鉴定时,我们可以主要从以上几点着手。
史国良笔下的高僧多是他对“佛”之感悟的体现,是其心灵精神的写照。因此他笔下的僧人,无论是老是幼,都流露出一种平静、祥和、超然世外的“禅趣”。在史国良先生后期的画作中,高僧几乎成了他画作中无可替代的主角,他以高僧为表现对象,以“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笔墨,描绘出一幅幅空灵深远的佛界人间,借以表达自己追求平和宁静的淡泊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