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主要的夏季布料是什么?
清代主要的夏季布料是纱,有纺纱和梭纱的区别。两种纱罗都是用双经组织而成。纺纱是先将双经编结成环形,然后抽掉其中一根经线而成。梭纱是由两根经线平排织造,一根经线的密度极为稀疏,再将稀疏的经线上髹上蜡,使线硬实光滑,然后以另一根经线作梭子来回抽拉,最后抽出涂蜡的经线即成。
两种纱罗比较起来,梭纱组织比纺纱坚牢,纱孔规整清楚,涂蜡的经线抽去后,另一根经线上还留有很清晰的沟槽,这种纱罗纹路清晰通透。不论纺纱还是梭纱,其细密程度分为大纱、中纱和小纱三种。
清代宫中用料以小纺纱和小梭纱为多,称为“宫纱”。这种纱罗细密轻薄,柔软透风,而且还可以印染各种图案花纹,尤以印满连缀而成的圆点花纹者为最多。点的排列形式有扁方的“芝麻纱”、横竖成行的“戳纱”和大圆点的“洒纱”三种。
小纺纱、小梭纱下面还有“透风”、“纱罗”等品种,再下去就是葛布、绫、绸、盖料、夏布、绢等。皇帝和后妃的便服或用浅色小纺纱、小梭纱,或用透风、葛布。皇子、福晋、阿哥、公主等及侍卫在夏季常服中也要用到小纺纱、小梭纱、透风、葛布。贝子、侍卫以及中高等官员可以使用“纱罗”、“盖料”、“夏布”、“绫”、“绢”等夏季布料。低级官员及太监、宫女等可用“纱罗”、“夏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