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晚期制紫砂壶是谁?
清末时,有两位制壶名家,一是杨彭年,一是邹石香,时大彬所创的螺钿与金银丝镶嵌在他们的手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们还擅长将篆刻融在壶上,与壶身铭文、图案构成天趣。
他们的作品被陈曼生、瞿应绍、朱坚、邓渭仁等文人作镌刻题诗,用名泥、名手、名款合成的“三名”壶和“曼生壶”被后人所追求、珍爱。到了清代康熙年间,由于朝廷的提倡,饮茶之风大为盛行,紫砂壶受到更多人的喜爱,宫廷甚至专门定制紫砂壶。
清朝的乾隆皇帝不但喜欢饮茶,且对茶的沏泡、鉴定与紫砂壶以及茶具都有研究,曾有“若得幽人共料理,清茶洗尽世间花”之语。一次,乾隆偶得一“仿古井栏壶”,甚为喜爱,曾多次在壶上题诗刻字,现壶身上的“汲井烹茶”四字便是他的手笔,此壶后为英国博物馆收藏。在乾隆的倡导下,宜兴的能工巧匠制壶技术逐渐纯熟,造型日益丰富,品种不断增加,成为御用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