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石鼓都是做什么用?

冼颖蓓冼颖蓓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石鼓,是唐朝初年出土的一种刻石,出土地在今陕西岐山县的三塬乡。传说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有九个石鼓,每个石鼓上都刻有文字。这九个石鼓是用碣石做的,因它们外形都似鼓状,故称“石鼓”。石鼓文是中国十大篆书之一,石鼓文记录了先秦时期一次游猎活动,因此记叙性质明显。

石鼓文是刻在石头上的文字,其刻字特点类似于石钟山记这样的文字。但石鼓文在字的处理上,大小不一,笔画处理的厚重古朴,方圆兼备,字的外形多取长方形,个别字处理成了正方形,这种空间处理方法比较新颖大胆,符合现代审美要求。石鼓文虽然比籀文规范原始和质朴了许多,但由于它是先刻石再用刀,因此,笔法的规范程度和灵活多变性还不能尽善尽美,不如后来李斯等人小篆刻石好。

石鼓其文章内容是记载着始皇的狩猎情况,《困学纪闻》里说石鼓文系记叙宣王田(通“畋”即狩猎)事,十鼓分五章,每章四言语。但《困学纪闻》没有引用他人评论,且无文字可证明,其说法不一定可信。《石鼓歌》中有句“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媕婀(无主见的样子)”,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朝中有官员不愿为求得真谛而奔走,仅仅因为无主见而徒劳无获。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