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浆瓷器从何时开始?
从传世品和出土物来看,明宣德开始出现注浆工艺,在明、清两代成为重要的一种制瓷工艺。它是以石膏模吸水的原理和快速均匀吸水的特点,成功地将瓷泥浆注人模板。
待一定时间后,泥浆的大部分水分被模板均匀、快速地吸收,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成型膜,然后将余浆倒出,脱去模板,干燥后即得到所需形状的毛坯。
注浆成型所制作的毛坯,可以制作出薄厚均匀、造型规整的薄胎器物。若在注浆坯的表面施以透明釉或其他无图案的色釉时,薄胎制品更显得洁白、典雅、透明、幽静、飘逸的特点。
倘若在成型好的毛坯上绘画上彩,透明釉下和釉上所画之图案花纹就可以透过胎体显示出浅淡、雅静、透澈的装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