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瓷器寄托款是什么意思?

鲁文钊鲁文钊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清代康熙朝以后,制瓷业中心景德镇与清皇室的陶瓷器制作,已经紧密地结合起来。景德镇御窑厂为皇室专门烧制的陶瓷器,称为“官窑器”。为民间烧制的称为“民窑器”。为达官贵人、皇亲国戚的烧制的瓷器称为“私家窑器”。

清代康熙朝以后,宫廷垄断制瓷工艺出现了松动,御窑厂的技术人员外流,一些烧制的宫廷御用器或御用样式器开始转入民窑,民窑制品也以官窑和私家窑的方式烧造、行销,“官搭民烧”的风气逐渐盛行并日见普遍,一些民窑或私家窑的制瓷工匠也模仿官窑制品,甚至在自己烧制的器皿上书写或伪托官窑、私家窑的款识这种托伪款或仿造品称为“寄托款”或“仿古器”,于是就出现了“官款民烧”、“大款小烧”、“富款俭烧”、“官款民款同图”的情况。

其中既有精美的仿品,也有滥竽充数的粗制滥造品,既有迎合社会市场需求的应景之作,也有谋取厚利的伪造赝品。这是封建社会中后期商品经济逐渐发展,制瓷业在新的生产力推动下的产物。尤其是清末,这种制式已相当普遍,所以,出现清末民初的器皿上书写“康熙年制”、“雍正年制”、“乾隆年制”款是十分正常的事。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