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落款有哪些?
款识是中国陶瓷鉴定中的一个重要的依据,也是中国陶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款识形式的多样性和制作者的广泛性,使得款识成为记载中国陶瓷历史文化的“文字”和见证中国文字发展的重要实物依据。款识的产生、演变和中国历代王朝更替分不开,和中国陶瓷制造技术的产生、发展分不开,和中国传统文化及书画艺术分不开,和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分不开。
款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综合体现,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料。款识中记载的陶瓷烧造的历史文化,其制造者广泛地包括了历代皇帝、王公大臣、社会名人以及僧、道、百姓等各个阶层;制造性质有宫廷用瓷、寺庙用瓷、馈赠用瓷和生活用瓷等;制造地区除官窑外,还有民窑。各阶层、各地区的款识都有自己的用词和风格,款识的制作方法有刻、划、剔、印、书等,艺术风格有古拙秀丽、洒脱豪迈、庄重典雅、工整细致等。
款识的内容以吉祥语、皇帝年号、器物的名称和数量为主,如“永保用”、“富贵佳器”、“长命”、“万福攸同”、“大清乾隆年制”、“康熙赏玩”、“成化年制”、“嘉靖年制”、“大明弘治年制”,器物上用词为“坛”、“罈”、“缸”、“罐”、“盆”、“杯”、“盂”、“碟”、“盘”、“盅”、“炉”、“枕”、“盂”等。另外,还有标明窑口、作坊、窑匠、画工等款字。款识文字中除有汉字外,还有契丹文、八思巴文等。
款识的形式有堂名款、轩名款、斋名款、人名款、年号款、吉语款以及寺名款和僧人款等。
款识的位置包括器物的口沿、口沿外墙、颈部、肩部、肩腹结合部、腹部、近底部、底部、器里口沿下部、器里底部、流下部、把上部、座上部、底足侧面和露胎无釉处等,几乎器物的可利用处均可以题写款识。
款识的形状有方栏、圆形、菱花形、十字形、四福字形、竖行直书、横行书写、环绕器物一周的环行书写等,形式多样。款识文字的结构有篆书、隶书、草书和楷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