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瓷器大多什么特征?
我们常接触的古董,按材质可分为古陶瓷器、古家具和杂件。由于古董的存世数量少,存世时间长,再加上真品古董的制作技艺和材料为现代人所未能掌握,所以仿造品难以达到完全仿造,总是有这样那样的破绽出现。
古陶瓷器
现在出现最多的仿古陶瓷器是明清瓷器,这些仿造器大多出自景德镇等南方产瓷区。仿制品大多采用现代制瓷原料,用传统的手工工艺制作出来,因此外形酷似真品。但是仔细观察,仍能发现现代仿品的诸多破绽。真品古陶瓷器在入土前,由于年代久远,由于自然风化和人为使用,器表会有自然磨损和磕碰,因此器表看上去有古旧感;入土后,器表又会形成自然的土锈或沁色,这些古旧感、土锈或沁色均是古陶瓷器的特征。而仿造器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在出窑后,用强酸浸泡,使器表形成腐蚀后的坑洼状,形成做旧痕迹,这种痕迹由于是人工而成,与真品差别很大,极易辩识。古陶瓷入土后,土锈或沁色往往沿器表的开片或小的裂纹处沁入胎体,因此在光亮映衬下,沿开片或小裂纹能清晰看到入胎的土锈或沁色,形成所谓的“入骨”现象。仿品由于出世时间短,在新瓷的釉面上即使有土锈或沁色,也无法渗透到新瓷紧致的釉内,所以无入骨特征,这也是辨别古瓷的重要特征。
古董家具
真品古家具具有古旧、浑厚、雅致的特点,给人以历史和沧桑感,而仿造器由于在制作时无法掌握古人的制作工艺和材料,且为了追求快速获益,不可能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细细研磨,在制作工艺上、漆皮等方面与真品有很大差别。
古董杂件
杂件是除了古陶器和古家具以外的古董制品,多为民间艺人所为,器形多种多样,制作工艺水平参差不齐,是古董中现代仿制品较多的一类古董。仿造杂件的器形以真品为蓝本改制而成,形似真品,而工艺制作粗糙、缺乏神韵,这是仿品杂件的最大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