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晋瓷器有没有黑釉?
东晋南朝南方瓷器以青瓷为主,但黑釉瓷与黄釉瓷也开始出现。青瓷以瓯、罐、钵、盘、碗、盂、虎子、唾壶、水盂等日用器为大宗,器物造型承西晋之遗风,制作精致,胎体比西晋略厚,烧成温度较高,断面气孔较小,胎骨坚涩,多呈灰白或灰褐色。东晋前期由于北方南迁侨民使用习惯的影响,南方青瓷仍保留许多北方青瓷的特点,西晋流行的瓷杯仍较流行,而北方西晋时已消亡的鸡头壶,在南方则继续流行达百年之久。
但受本土文化影响,北方青瓷的特点逐渐消失,而具有南方特征的青瓷大量出现,四系罐取代了西晋时较为流行的三系罐,鸡头壶由短颈有肩作逐渐演变为长颈,盘口、鸡头、鸡尾、系钮均作成圆棱形,造型日渐清秀,东晋中后期,鸡头壶更发展成为与盘口系壶完全不同的新品种,成为晋代青瓷富有时代特征的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