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有翡翠吗?
宋人笔记中多次提到“翡翠”,可见其已经传入中国。 《梦粱录》卷二十记载了宋人在市场上选购翡翠的经过:“西湖园苑之盛,莫如钱塘……又自湖入城,北为北山,西为西城,东为东山;而苏堤一带,皆植桃柳,每春暮,杏花、杨柳俱开,桃艳李浓,莺啼燕语,红绿间错,芳景迷人之如江南之景也。其余四时,花草不绝……至暮春三月,繁华灿烂,珠翠罗绮,炫目相照,车马纷纭,不可胜计。若游湖者,必憩于吴山脚下,买水仙、牡丹、玉兰、杜鹃、映山红、瑞香、海棠之类,名曰时花;又采鱼蔬、笋蕨,置酒湖上,谓之野餐;或有携豆腐、乳酪、砖茶、盐豉、香糖、干菜、海蜃干、粉头、丝鸡等物同饮者。至于士女赏花,并往,或提篮贮酒肴,就湖上铺毡列坐,举觞歌呼,声声不绝……”
这是南宋末年杭州西湖边上的情形,当时人们喜欢把各种植物栽种在花盆里,拿到市场上去卖。其中就有“翡翠”(可能是“凤尾草”)出售。这种植物叶子细长,很像孔雀尾巴上的羽毛,所以叫作“凤尾草”,又叫“翡翠草”,也叫“石苇”或者“石芋”,是一种常见的观叶花卉植物。 另外,明人陆容的《菽园杂记》中说宋朝人用一种叫作“金钗股”的植物来制作假髻,可能也是一种“翡翠”———因为这种植物叶子狭长,颜色碧绿,就像翡翠的颜色一样。 还有一种说法是,当时的所谓“翡翠”不是真正的翡翠,而是一种“宝石”。
据说宝石分八品,最贵重的是猫儿眼和琥珀,其次是祖母绿、红蓝宝、金刚钻、绿松石等等。这些宝石都有一定的硬度,可被刻划出痕迹,但是有一种东西不能被它们刻划———那就是玉。当时的人们以为世上只有玉而没有其他宝石,因此就把一切绿色的珠宝都叫做“翡翠”。这显然是古代人对玉认识的局限性而已。 但是这种说法值得商妥的地方在于———既然“翡翠”可以代表所有绿色宝石,说明古人已经把所有的绿色宝石都称为“翡翠”,那么为什么在史籍中总是单独出现呢?看来这两种说法都不大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