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胶的翡翠是老料吗?
首先,要区分“起胶”与“起荧”这两个概念。 有些翡翠会起荧(或称“起玻璃光”),例如某些浓艳型的绿色翡翠(如阳绿、菠菜绿等)和白色翡翠(如冰种、玻璃种),当光线照射到翡翠表面时,会有横条纹状或者线状的闪光。这种起荧的现象是因为翡翠的表面反射光的原因导致的。 而所谓的“起胶”,是指抛光好的翡翠制品,在特定角度下仔细观察,可发现表面上有一层像胶水一样有弹性的透闪光泽,这层如同胶液般的物质实际上就是由无数细小的“晶体”集合而成的,这些晶体呈柱状(即纤维交织结构)排列,经抛光后的折射效果。 因为这种类似胶体的质感受来自于光学上的“叠影”现象,所以除了要有足够的厚度(以使光线产生重叠)外,还需要够薄才会出现这种现象。所以一般只有透明度高、质地优异的翡翠才有机会出现起胶的现象;而那些透明度差、杂质矿物含量多的翡翠则不会有这样的效果。
其次,要弄清楚起胶和老料的含义,两者虽然都有时间流逝的意思在其中,但起胶是指玉器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物理变化及光学效果,而老料则是指天然形成的翡翠,即天然玉。 翡翠是由硬玉岩(主要是钠铝硅酸盐,NaAlSi2O6)组成,由于构成岩石的矿物的晶格受到一定程度破坏,所以翡翠具有半透明至不透明,有时也会有玻璃样的光泽。 在开采后加工前的原始翡翠原料通常都表现为块状,在加工成成品玉器前,需要抛磨光的工序,通过抛光剂和砂纸的打磨,再经雕刻师的设计雕琢,最后才能制成精美的首饰或者把玩件。在这个流程中,由于不断受外力作用的影响,原有的晶体形态会被逐渐打磨掉一部分,同时晶体间隙中的矿物也会随之被清理出来,这样就会在表面上呈现出一种磨砂质感的效果。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翡翠原石都具备很好的透明度且质地晶莹通透,那些含有较多杂质矿物或结构松散的翡翠往往都不会有很漂亮的视觉效果。即便勉强做成器皿或者其他件型,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损失其本身的价值。从物尽其用的角度来看,将质量较差的玉石用来制作成镶嵌饰品,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处理方式——既可以保留其美感,又可以扬长避短。毕竟,能够拥有良好透明度和质地的好玉石总是稀缺的。人们便发明了“注胶”“灌蜡”以及“染色”等方式来优化处理品质欠佳的翡翠,使得其在视觉上能够得到改善和提升。而这也就是为什么市面上有很多颜色艳丽、晶莹剔透的翡翠吊坠或是首饰。
当然,用化学方法处理过的翡翠,毕竟是经过人工处理的,长久使用可能会有影响,所以如果购买的话还是要选择信誉较好的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