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牌子哪个朝代的?
这件东西虽然看起来是个牌子的样子,但是其实是用一块料子做的。 这种把两块或者多块料子连在一起制作的物品叫做“挂件”、或“串”,比如下面这件,就是用三颗珠子穿成的手链。 这种制作手法属于清代中早期的工艺了——因为明代的制玉水平还达不到在两件原料之间做衔接的程度。不过清早期的时候还有很多人使用这种工艺,到了乾隆时期就非常少了。所以这件挂件的朝代肯定是乾隆以前的。
您这个挂件上边的图案应该是“福禄寿”三星图,代表着吉祥、幸福、长寿;而且“福禄寿”三星图也是清朝宫廷里的传统吉祥画之一,见于多种清宫档案。 您这个挂件用的颜色是“春带彩”,指得是紫色和绿色两种颜色出现在同一块翡翠上面。这是一种比较罕见的颜色,因此非常漂亮。但正因为颜色的罕见,也使得造假者无从下手,所以他们只可能使用最原始的方法去造假——灌胶或者烫蜡。
这种方法只能使假的东西更加坚固一些,难以用其他的办法去着色,因此只要注意观察,这种假的东西是非常容易识破的。 您这块料子本身应该是一块墨翠——即整体呈黑色的翡翠。但在加工的过程中,由于磨去黑色的部分留下了绿色的底色,从而呈现出现在的“春带彩”的效果。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您的这个挂件确实是清中早期的制品。
在历朝历代几千年的发展中,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深深融入了民族血脉,成为人们的基因。而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又有着极为广泛深远的影响,体现在玉器文化中,就是各种玉器造型与材质、图案、工艺、佩戴者等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玉牌正是体现这种文化内涵的典型玉雕作品。
玉牌的雏形是商周时期流行于王公贵族身上的配饰“玉组佩”上的板块,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演变,到明代中期后,玉文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玉牌正式成型。明晚期到清中晚期的300年间,是玉牌发展的全盛时期。民国以后,随着玉业的衰落,玉牌的制作亦开始走下坡路。20世纪90年代掀起收藏热以来,玉牌制作又渐渐被重视和推广。如今,玉牌是玉器创作中最受青睐的选题之一,是现代玉器文化的典型代表。
“古牌新说”旨在将具有代表性的历代玉牌,按照时代先后发展顺序,进行详细的赏析论证,使广大玉器爱好者、收藏者、制作者对各个时期的代表性玉牌有全面的了解,在鉴赏研究、学习创作玉牌时受益。希望这棵古玉枝干上结出的新果,能对当代玉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