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纸币是什么样的?
第一套人民币(1948年-1953年),共12种面值、62个版别——这是目前为止国内纸币收藏界公认的种类最多的人民币,也是最早实行多币种的货币体系。 但由于年代久远,这12种面额的钞票已难以找到。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第一套人民币,是1950年至1953年间由中国人民银行委托各地人民银行代印的复制品,俗称“钞版”或“钞样”,其真实性无可质疑,只是印刷工艺与真鈔有所不同。 “钞版”分正面和反面两种印制形式,正面又可分为有水印和无水印两类,无水印的钞票纸采用胶印四色、凹印三色的印制工艺;有水印的則使用凸印四色、凹印三色的印刷方式。 各种人民币的印制工艺如下: 第一套人民币没有采取机器印刷的方式,全部是由手工雕刻制作而成,因而每一张纸币上都有制作者的痕迹——“苏式水印”因此得名。
第二套人民币(1953年---1967年)总共63个品种。其中10元券、50元券和100券三种主币,在票面上采用了多种防伪措施,如底纹中的满版水印、暗记、号码等。 第二套人民币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新中国政治经济的状况以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图案方面,主景画面选择的是象征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红旗渠、石油矿、煤炭矿三大工程,这些建设事业反映了新中国的工业面貌。2角券背面主景图案是南泥湾收割,反映了解放后解放区人民丰衣足食的生活景象。
第三套人民币(1967-1976) 1967年开始设计,1969年起陆续发行,到1976年停止流通。这套人民币的印制工艺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来采用的铝板印刷改为塑料薄膜覆膜压印,大大提高了防伪性能。 第三套人民币还使用了安全线、微缩文字、号码等新的防伪措施。5角券背面花边上的“5”字,通过光线的不同角度,能产生金箔闪光的效果,这个“小技巧”成为识别这套人民币的真伪的一个窍门。
为了表现我国的民族团结和国际关系,该套人民币设计了多种版面,出现了5位皇帝头像(1、2、5角),这也在钱币史上留下了独特的一幕。 值得注意的是,这套人民币取消了原来的“伍圆”“拾圆”等字样,而以“伍圆”“拾圆”等命名,这也符合当时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大集体、小自由”的经济体制特点。
第四套人民币(1987年4月25日开始发行)1997年底,发行的4套币中除了50元和100元两种主币外,其余均为辅币。 第四套人民币采用了空心五角星水印、磁性安全线、对印图案、光变油墨等先进工艺技术,增加了防伪功能。尤其是100元纸币在印制工艺上首次采用了胶印缩字技术。
第五套人民币(1999年10月1日起发行) 第五套人民币共有1角、5角、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8个面额,其中1角、5角两个面额由于面值太小,消费者在使用时容易混淆,故1角币采用了红色,5角币采用了青色。为便于公众识别,新钞票采取了多种防伪措施:
例如,100元纸币采用了安全线、磁性安全线、全息磁性开窗安全线等多种防伪手段;50元纸币采用了防复印涂层;20元、10元纸币采用了缩微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