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豆底的好吗?

嵇煜淅嵇煜淅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豆底,也叫糯种,是翡翠中一个重要的种水概念,主要特征是结构晶粒看起来比较细腻,但内部晶粒轮廓仍可辩认。 豆底有细糯和粗糯之分,分别对应的是细豆底和粗豆底,它们的区别在于结构纹理的清晰度不同,也就是晶体颗粒的粗细度不同,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一种朦胧柔和的感觉。 按照行业规范来说,把晶粒直径大于1.5mm的豆底称为细豆底;而把晶粒直径小于1.5mm的豆底称为粗豆底。当然,这个标准并不是绝对的,有些翡翠可能颗粒较大或者较小,但只要差距不大均属于正常的范畴。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豆底翡翠,大多属于细豆种,因为用肉眼直接观察可以明显看到结晶体的存在,这种底子一般较浑浊,可见丝状或点状絮附着于表面,行内术语称之为“棉”。不过也有部分豆底翡翠的晶粒非常细小,肉眼无法辨清,需要在放大镜下方能看到细微的晶体,即使用激光仪器扫描也仅能看见很弱的荧光反应,这种豆底叫做“冷底”,由于不易观察到颗粒间相对滑动而产生的结构间隙,所以这种豆底的透明度较高,给人的感觉就是“水头足”。

不管是细豆底还是粗豆底,都有色(绿)和无色(白)两种情况存在,且色与无色之间并没有明显的价格区分。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是,虽然豆底在视觉上给人的感觉是水灵灵的,非常的“活”,但实际上它的稳定性很高,基本上不会随着温度、湿度的变化而改变外观性状,所以在购买的时候不必过于在意“活”或者“不活”的问题。

成佩铭成佩铭优质答主

我们从字面意思上来理解所谓的“豆底”翡翠。“豆”,自然引申至一种粗糙的形象;“底”,指的是翡翠的内部分子结构和质地,综合起来就是,由粗糙的内部分子结构、质地形成的翡翠,在业内就被称为“豆底”翡翠或简称“豆种”。

然而“粗糙”并非贬义,在自然界中,什么样的结构、质地的翡翠都有,有细腻的、有粗糙的、有颗粒状的、有纤维状的等等,所有这一切都是正常存在的。

翡翠豆底的粗细是不一定的,有些“豆性”的表现会比较明显,比如内部的“点状颗粒”结构会比较粗大、疏松,而有些“豆性”的表现则可能比较细腻,内部的“点状颗粒”结构较小、较为致密,因此一些通透、颜色好,且豆性不太明显的次玉级翡翠,可能价值并不低于一些B货翡翠。

因此,我们不能因“豆”字本身引申出来的粗糙形象,而轻易否决“豆底”翡翠的价值。相反,由于“高绿低底”、“低绿高底”的翡翠在市场上相当普遍,因此“底子”越差,“绿色”的浓度越高,这样的翡翠反而会越美艳、越值钱。同样,次玉级“豆底”翡翠可能要比一些B货翡翠还要更值钱。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