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含棉多好吗?
刁岚最佳答案
首先,棉是翡翠中的一种结构。 由于翡翠是种晶体颗粒状集合体,所以存在晶体的间隙中。这些间隙体积很小,但在光学作用下,可以被察觉到,形成白色、无色或灰色透明状的纹理。我们称之为“棉”。 “含棉量”的多少,其实是指“棉”的密度而言!如果一块玉料上分布的“棉”很稀疏,那么就算这块玉石含有20%的“棉”,我们也可以说它含棉量少(相对密集);但如果同样的一块玉料,其上的“棉”很密集,即使只含有10%的“棉”,我们也只能说它的含棉量高。
第二,要看棉的存在状态,分为:点、丝、缕、团等。一般来说,我们觉得一点一点的棉较美观;丝状的棉,只要不连续排列,也可以接受;如果是大片的絮状棉,就不太理想了;团状的棉,基本可以忽略。 第三,要看棉的颜色,有无色、浅灰、深灰等,其中以无色和浅灰色的棉为优,深色的棉较为差的。
第四,还要看棉在翡翠中的分布情况:如果仅有一两处,而且比较孤立,影响不大;但是如果一片连着一片,就要差一些了。 总之,对于“含棉量”的评判,应该结合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客观的分析评价。不能单一凭数据去判断。比如一个数值显示,他的含棉量为30%,但看起来却像只有5%,这就是因为其他几项指标都很理想导致的。相反,如果含棉量仅为5%,但看起来却像有30%,就是因为其他几项指标很差导致的。
内行人都明白,翡翠在形成过程中,会有各种其它矿物呈细小颗粒状、丝状、柱状、片状等大小不等的矿物残存于翡翠之中。这些包裹体是与翡翠的形成、生长过程同时生成的,统称为“杂质”(当然就其本身也是矿物的结晶体),如角闪石、钠铬辉石、钠长石等其它不同种类的硬玉,在鉴定中称为“石”,就是行当所说的“内渣”(是相对于后期风化、解理形成的裂纹被充填,称为“外邪”);还有在成矿中后期的其它物质的充填,如云母、绿泥石、蛇纹石、方解石等,称为“癣”;还有在成矿过程中后期,由于外力作用使翡翠被切开裂隙后,被各种次生矿物,如辉锑矿、方铅矿、闪锌矿、辰砂等充填;更甚者,还被地表的土、泥、水等充填。这些伴生的其它次生矿物,使美的翡翠失去了本色,统称为“杂”, 行家叫做“脏”。在自然界产出的翡翠毛料,或多或少、或大或小、或疏或密都含有不同程度的“石”、“癣”、“脏”,只有极少数有很高收藏价值的翡翠毛料是“无杂”。所以在“杂”(行当说的“脏”)的翡翠中加工出的成品,就出现所谓的“棉”。所以说,“棉”是翡翠中包裹体的总称。
大家都知道翡翠的美感来自于绿色,而影响绿色的只有两个因素,“地”与“水”。而“棉”就是影响水的因素。有棉的翡翠,水分不会太通透,绿会相对暗一些。如棉杂较少,对颜色及水都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对“地”影响不大,如果“地”较好,还是件赏心悦目的玉器;若“地”也不理想,就会失去美的价值。但是有一种“软绿”有“翠性”(柱状绿,也是由硬玉晶体的解理反射光形成);但有“起胶”(指颜色浓得如同凝固的果冻),就是有“棉”的表现(一般呈乳白色),如“棉”不太厉害,可加工成美玉,就是大家说的“俏色翡翠”。
大家应该明白,有“棉”的翡翠就是有“棉”的翡翠,不论价位多低,它仍难改变其有“棉”的本性,并不是价位低就品质好,价位高其品质就差,重要的是:有棉的翡翠,不能卖无棉翡翠的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