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怎么判断厂口?
1、看颜色 俗话说“千种玉,万种色”,可见颜色的丰富程度。然而,从行业角度来说,只有五种基本色调:阳绿、阴绿、黄阳、黄阴、灰五调子。 其中,把绿色分为阴阳两调的,是业内划分色调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因为翡翠原料的绿色,大多不是纯绿色的(纯绿的料子非常稀少),而是带有黄色调或蓝色调的。在评价或选购翡翠的时候,除了考虑颜色的浓淡度之外,还需要注意观察一下色彩是偏黄还是偏蓝。
阳绿色:指绿色鲜艳明亮,带有黄色调; 阴绿色:指绿色较暗,带有蓝色调。 对颜色的判断,其实是非常感性的事情。这跟个人的喜好有关,同时也与个人对色彩的感知能力有关。我们无法以一套固定的标准来衡量颜色的标准。例如“这个绿不够阳……”或者“这个绿不够阴……”。除非你买的是绿色人造石! 所以如果你看到商家说“这个绿不够正……”或“这个绿太邪……”时,千万别以为他是在夸你的翠!因为在行内,人们是把正色调的绿称为“邪”的…… 例如,下面这样: 2、掂分量 看重量也是判断场口的一个方法之一,不过这个方法比较粗放,只适用于一些大型的场口。 由于翡翠的原石主要出产在缅甸,而缅甸旧场口的原石多数重皮很重,新场口的原石则皮薄肉细。所以,通过掂分量来判断场口,一般是结合看外观来综合判定。 3、打灯观内纹 通过强光手电筒照射翡翠内部的纹理和结构,可以进一步判断其产地。 因为不同场口出的石头,构造会有所区别。例如: 4、看抛光面 这里说的抛光面的判断,指的是判断其是否经过人工打磨抛光处理过。如果未经过加工处理的翡翠原石,一般会有原生裂痕(也就是原石的风化裂纹)。这种原生裂痕往往不容易修复,且具有稳定性。 而经过人工抛光的翡翠,虽然也会留有人工痕迹——即磨痕。但是,它的内部裂痕已经不明显了。
一般来讲,看一件翡翠的厂口,主要从颜色与底子的结合程度,色根的形态,颜色的润泽程度等几方面去考量。
老坑冰翡翠因成矿时间较长,颜色与底子结合非常均匀、通透,色根发散,无集中点,颜色非常润泽;老坑玻璃种翡翠,因底子更通透,颜色与底子结合更均匀,色根的发散程度更轻,甚至看不出色根;老坑紫罗兰翡翠,因翡翠中紫罗兰色与底子不象绿色与底子结合的那样好,所以紫罗兰色的色根会略显突出,但颜色同样非常润泽。
新坑玻璃种翡翠的颜色与底子结合程度、色根的形态与老坑玻璃种十分相象,但颜色的润泽程度比老坑玻璃种差得多,且新坑玻璃种的底子往往偏灰或偏青,不那么清亮,因而导致颜色也不清亮。
新坑紫罗兰翡翠颜色非常干、闷。
白地青翡翠颜色与底子结合不好,颜色与底子分层十分明显,颜色发闷,水头足但不透明,色根形态跟老坑紫罗兰翡翠差不多。
水碧玺翡翠颜色与底子基本是分层的,且颜色发暗发闷,一般只有中低档绿色,底子发灰偏青。
蓝水翡翠颜色与底子结合度一般,颜色与底子分层很明显,但颜色发蓝,而水头足。
杨绿翡翠的颜色为浅翠绿色,颜色与冰底子结合很不好,分层现象严重,颜色也发闷,且颜色有向中心聚集的趋势,很少见到外绿内白的杨绿翡翠。
紫罗兰油青翡翠的颜色与底子结合程度不好,水头非常差,颜色分层十分明显,颜色干。
油青翡翠多为蓝绿色,颜色与绿油油的底子结合不好,绿色很闷、乌,多呈现蓝绿色的墨点,绿底子为灰蓝绿色,水头很差。
墨翠翡翠底子不透,甚至不许透光,颜色黑绿,由点、线、面、团、块状物组成,这些黑绿物与底子结合不良,分层十分清楚。
蕉叶绿翡翠颜色与底子结合不好,颜色多为墨绿,且颜色很少全绿,大部分绿是由墨绿色的斑点组在一起的,斑点之间由白色底子隔开,水头较差。
干青翡翠颜色为乌绿色,一般只有黄绿色,颜色与白色、灰白色或青白色的底子结合较差,底子呈颗粒状或斑点状,颜色也呈斑点状,颜色与底子之间分界十分清楚,颜色十分干。
绿沫子翡翠颜色与底子结合差,颜色与底子分层,颜色发乌发暗,水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