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适翡翠b货?
首先,B货翡翠是利用化学方法对劣质翡翠进行净化处理,使其变得水润莹亮的一种手段。 其次,人们常说的“种水”,实际上是指翡翠的透明度。在天然翡翠中,由于组成翡翠的矿物晶粒相互排列均匀,晶体颗粒间存在大量缝隙,所以显得通透灵动;而经过处理的B货翡翠,由于其内部的蜡质、胶状物被洗去,原本排列整齐的矿物颗粒出现松散的现象,导致内部结构发生变化,透光性变差。看起来会没有天然翡翠那么灵动清新。
由于B货翡翠是通过化学浸泡的方法来去除杂质和增亮,所以其表面会残留一些腐蚀剂,如果长时间使用这种有腐蚀剂的B货翡翠制品,有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另外,由于B货翡翠经过了强酸清洗,虽然表面看起来更光亮透彻,但同时也失去了原有的风化痕迹(例如砂眼等),所以B货翡可能比A货翡翠更容易出现磕碰损坏的情况。
当然,这些缺陷只是相对而言,因为无论什么产品,都是具有相对性的。如果做手工雕刻的玉雕师技术足够好,同样可以做出“以假乱真”的A货效果;而如果消费者在购买时仔细辨别,也可能买到皮色好、沙眼多的B货精品。
翡翠B货是先将普通翡翠或者低档翡翠用强酸浸泡,腐蚀去除翡翠结构中的钠长石等其他矿物成分,再注胶而成,B货翡翠缺少A货翡翠的质地细腻、湿润、通灵的特征,从外观上看B货翡翠的色往往是扎色、闷色。B货翡翠的绿色不如A货鲜艳,绿色和底子分离开来,而A货的绿色和底子是浑然一体的,B货的紫色往往是暗紫色的,有些肉眼可以看见硬玉颗粒结构,有些则透明度较好,很通透清亮,很像冰种,但是看起来是“干”的,缺少A货的滋润感。
放大观察,B货表皮有无数皱纹,犹如橘子皮一般,称之为“橘皮效应”。由于强酸浸泡侵蚀内部结构,注胶后胶体会沿裂隙渗入充满而使裂纹不易察觉,有时可见大片裂纹,这些是B货比较典型的特征。B货翡翠内部的白棉不透明、呆板,呈颗粒状,胶体在强光的透射下呈污浊的灰色,用10倍放大镜可以看见胶体从微裂隙中呈脉状充填,仔细观察还可以在绿色中看到胶体的痕迹,这也是鉴定B货翡翠非常重要的标志。
有的B货为漂亮外表,经打磨抛光处理而成为“玻璃种、冰种”(非A货),这样的B货在外部特征和光学性质上与A货十分相似,尤其是与玻璃种、冰种的A货翡翠极为相似,肉眼和放大镜更难鉴别,常造成误判,给翡翠的判定增加了难度。
利用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方法可对翡翠B货进行分析研究,红外光谱在910cm-1、790cm-1、730cm-1出现3个吸收峰为翡翠的基本峰,1080cm-1附近吸收带是有机物的基本特征峰。拉曼光谱研究发现,在960cm-1处出现的尖锐谱峰为钠铬辉石的特征峰,386cm-1、370cm-1、352cm-1、320cm-1分别为翡翠中硬玉分子内、分子间OH-的伸缩振动峰,1289cm-1附近吸收带则是有机物的基本特征峰。用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测试可以有效鉴别B货翡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