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注色怎么注胶?
谢邀,第一次在知乎回答问题。 作为一名从事翡翠原料采购工作多年的从业者,看到这个问题还是有点激动,因为说明大家对于翡翠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了! 首先,从专业的角度来讲,目前行业内外对于“染色”和“浸染”这两个词还没有明确具体的定义。在这里我想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来解释这个让新接触翡翠的朋友觉得很难理解的问题。
行内的人经常把“染色”和“浸染”混为一谈,但两者的操作方式和结果都是完全不同的。 对于“渗透染色”这种方式,我们可以理解为把颜料放入溶液中,通过溶液的扩散作用让颜料进入翡翠内部,从而改变其色泽。这种染色的特点在于颜色的分布是没有规律且均匀的。我们常能看到一些原本底色较为均匀,结构也比较致密的翡翠材料经过染色后变得更加鲜艳夺目。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经过了染色,但由于染色剂无法深入翡翠的内部,因此在翡翠的表面会残留一层染色剂薄层,用湿布擦拭之后颜色便会消退。
而“浸染”的概念则更为宽泛,它可以包含“渗透染色”的过程,也可以指其他方式如填充、裂隙充填等,使染料进入到翡翠的晶体内,这样的染色方式效果更自然,也更容易被人接受。
注胶翡翠的处理有以下的几种方式:
第一种是在强酸的环境下浸泡,强酸环境可使翡翠的结构变得松散,然后经过清洗之后在浸泡入有机胶质,再经过加温加压的环境,使有机胶质进入翡翠的内部进行二次充填,然后再经过清洗、烘干等一系列的加工程序就成为我们所说的注胶翡翠。
第二种方式也是目前最新型的一种处理方式,它是在常温常压的条件下进行的,省去了加温加压的程序。把质量较差的原料,比如风化较严重有裂绺的原料浸泡入浓度很高很粘稠的胶质中,经过特殊方法的处理使胶质进入翡翠内部,注胶后的翡翠经过清洗烘干就成为我们常说的注胶翡翠。
鉴别注胶翡翠,主要是从以下的特征入手:
1、看颜色,注胶翡翠的颜色一般显出不自然的人工色调,绿色发粉发乌,一般呈团块状、丝线状,和翡翠的原生色区别很大。
2、看表面,注胶翡翠一般有蜡状光泽或树脂光泽,而A货翡翠的表面是玻璃光泽,这是由于翡翠内部气泡和反射光的原因,使翡翠注胶后的光泽减弱。
3、看内部,这也是最主要的鉴别依据。用10倍的放大镜仔细观察翡翠内部结构,注胶翡翠在放大镜下可清晰的看到很多丝线状的、裂隙状的彩色胶质分布,同时由于翡翠材质结构的松散也可看到较多的白色絮状物。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优化处理翡翠在新做的时候在表面有蜡质感,和玻璃光泽有相似之处,时间长了表面发粘,这是由于胶体被氧化而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