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白种翡翠值钱么?

花朝花朝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简单明了一点,行内说,干、湿并不是指水分多少的意思,而是指翡色的透明度。(因为干白种的底,就像脱了水的豆腐渣一样) 有翡有色,并且颜色浓度不低于70%的,一般被行内称为“糯种”或者“糯冰种”,而“糯”字就有很明显的形容意味——像糯米汤一样粘稠,所以这类型的底,通常水头是不错的。 有翡无色或者有色却颜色淡薄如烟,透明度高,接近玻璃种的,被称为“冰种”或“冰玻种”; 还有一种有翡无色,但却清透如水,这种一般被称为“玻璃种”。

其实上面说的只是广义上的分类,在行内还有更细致的分法,但是不管怎么分,除了极个别的情况以外,一般不会把干白种翡翠称之为高档的品种。 “干白”中的“干”很容易理解,但是“白”是什么意思呢?它指的是一种类似象牙白的底色,行内称其为“白地”。当然,有的干白种的“白地”中会带有淡淡的黄色调或是灰色色调,但总体的印象就是感觉白色调占了主导地位。

我们拿一个典型的高档的甜白玉雕件来对照一下,就会明白干白种和高档次的翡翠区别在哪了。 上图这个玉碗,是典型的甜白雕刻作品,无论是颜色还是底子上,都符合我对“甜白”的定义——“色如凝脂,质地细腻温润,洁白无暇”。这样的艺术品,当然是价格不菲的,因为它的各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标准。

不过我们再来看看干白种的作品是什么情况。 这个挂件的原石看起来像是满绿色的,切开后发现里面是带有淡黄色的灰绿色,而且肉质粗糙,水头短。虽然也经过了打磨抛光,但由于底子不好,又缺乏色泽,所以这个挂件最终的成品并没有什么价值,即使卖家开价上千,我都不会买。

为什么同一个物种,有些能成为无价之宝,有些却只能值几个铜板?原因就在于细节上的差别,有可能只是底色浅淡的那抹黄色差之毫厘,也有可能是因为结构粗犷导致的水头不足,正是这些细节之处决定了成败。 所以我在教学生的时候总是说,翡翠行业中最赚钱的那帮人,不是以量取胜的,也不是靠垄断资源赚钱的,而是那些能工巧匠,是他们用高超的技艺把普通的料子变成了精美的艺术品!

宗二朝宗二朝优质答主

干白种翡翠,其主要是由于在成矿过程中受矿物环境的影响,呈颗粒状、纤维状的硬玉晶体,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相互之间并未产生紧密的胶结,内部裂隙较多,同时在后期的次生环境和外力的风化搬运作用下,表面往往还会有次生的裂隙。因此干白种翡翠的透明度多呈半透明—不透明状,肉眼观察可见点状、片状、星散状的白斑。

干白种翡翠其质地和光学性质指标在普通商业级翡翠中处于中等偏低的水平,其商业价值也相对不高,目前市场上多见于雕件和薄片摆件,很少见有加工成戒面镶嵌加工成首饰的。然而由于干白种翡翠的密度比玻璃等仿制品高,同时其内部含有大量的裂隙,因此可与B货翡翠等较易相区分。

虽然干白种翡翠的品质没有玻璃种翡翠好,但是随着翡翠市场的越来越普及,喜欢翡翠的人也越来越多,所以干白种翡翠在市场上还是有着一定需求的,所以投资干白种翡翠也是可以增值的,只不过升值不如玻璃种翡翠高。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