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半壁是什么意思?
“半壁”这个比喻很有意思,它形象地表达了古人对玉的认识——玉虽美,但只有半壁。 《礼记》有言:“君子无故,玉不离身。”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平时总是带着玉的,而且只带一半,剩下的一半要留给死者。用现在的观点看古人留玉佩给死人的习俗有些荒诞,但是古人以玉比德的思想却是深入人心。
《礼记·聘义》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故君子慎之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君子有所思而不得其态。如玉之于美德也。”认为玉拥有仁、智、礼、信、敬、和这六种美德。
《周礼》有载:“大司乐之职,凡习射,主射者持弓矢于帝前。诏其仪。天子授弓与亚射者,亚射者受弓而射。天子授矢百,亚射者受矢如射之数。”“射则偶诸干。” 意思是说,天子在祭祀或朝觐时参与射礼,仪式中需要拿出玉帛等祭品,这时由一位大臣把玉放在天子的座位前面,另一位大臣把事先准备好的箭递给天子,天子完成射箭后,这位大臣再把收回的箭递还给天子,就这样完成一次射礼。
从“半壁”到“全璧”
那么为什么是半壁不是全璧呢?因为古人在进行祭祀活动时有“尊卑”之分,由最高统治者拿整块璧,而地位较低者只能拿半壁。《礼记·郊特牲》中有这样的记载:“王者执璧礼天地,诸侯执璧禮宗庙,大夫执璧禮灶。” 周代以后,士以上阶层的人开始用整块的璧进行祭祀,而地位低下的人只能用“璧的半边”这种形式去祭祖,这就是所谓的“分饼”。《礼记·檀弓下》中记载了孔子的话:“吾从大夫之后,虽亡国贱君,不如亡焉。”意思是说,我从做大夫的时候就开始拿整块璧了,即使后来亡国或者地位降低,也不用到祖宗那里去分那半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