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鉴别翡翠酸洗注胶?

澹台冬梅澹台冬梅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看抛光面,用强光手电照射抛光面,观察其内部结构是否有反光点(即是否注了胶)和云雾状的漂浮物(酸性溶液未完全挥发所致);

2、看颜色,天然翡翠的颜色自然活泼,而染色或充色的翡翠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可看见其表面有“色根”存在,而且颜色分布是有规律性的,比如环形纹、丝带状等;如果用放大镜检查,还可以发现染料颗粒。 如果是注胶的翡翠,由于胶体的特性,会在表面形成一层雾状感,颜色也显得浑浊无神;

3、听声音,敲击翡翠发出清脆的声音,说明质地较好,是天然翡翠。如果敲出的声音较为沉闷,则表明其中可能添加了树脂或者是塑料等填充物,即是假货;

4、掂重量,同样大小的翡翠,注胶的会相对较轻一些,这是因为添加的物质本身质量较轻的缘故;

5、试水温,在常温下涂抹酒精擦拭,如果有褪色现象,说明翡翠是被染色的,反之则是天然色。这个方法不适合用在B+C货的鉴定上。 因为B+C货在经过酸液浸泡后,表面会变得光滑润泽,再用酒精擦拭,也不会褪色。将肥皂水或洗头剂涂在表面,然后清洗,若泡沫明显减少,说明被染色,否则就是天然的。 这个方法适用于中低端的翡翠。因为高档的翡翠一般不需要漂白,或者只是轻微漂白,用上述方法不能有效去检查出来。

除了以上比较直观的方法以外,还可以通过检测有机溶剂残留物测定是否注胶,通过X射线衍射法鉴定有无漂白情况,但是这两种方法都比较专业,需要到专业机构进行。

仝子漫仝子漫优质答主

看光泽

经过强酸浸泡处理的翡翠A货会失去原有玻璃光泽,而呈现出树脂光泽、腊状光泽、油脂光泽或黯淡无光。但镶嵌首饰的强酸浸泡处理翡翠,如果经过重新抛光处理,其表面仍可出现与A货翡翠难以辨别的玻璃光泽。有些强酸浸泡处理的翡翠A货内部常存在不规则的次生断裂纹或溶蚀槽,因而会在表面形成凹坑,使得其表面光泽看起来很不均匀。一些强酸性浸泡处理的B货翡翠由于充入的有机聚合物(多为人造树脂)在受热受压条件下可部分渗入裂隙或细小的溶蚀孔内,因此其表面在抛光后也能出现较好的玻璃光泽。因此,仅从光泽上,有些强酸浸泡翡翠很难判断是否为B货翡翠。

测折射率

经过强酸浸泡后的翡翠,由于残余的酸液或有机聚合物积存于裂隙或次生溶蚀孔中,使得这种翡翠内部常局部不均匀,因此这种翡翠的折射率可低于i.64,一般为1.62~1.63。

放大观察

在10倍放大镜或显微镜下观察:天然翡翠有时可见微晶交织及闪光效应,偶见呈短柱状的纤维状翡翠晶体解理面。强酸浸泡处理的翡翠由于被强酸选择性溶蚀,因此在放大镜下可见到大量不规则的、断续的、互相连通的孔隙及孔洞,孔隙及孔洞被胶体或树脂充填。有些处理翡翠其孔隙胶体充填物在偏光镜下可具弱的正负干涉色,而具暗红色的充填物可能为橡胶类物质。有时在裂隙内还可发现气泡。而B货填充玻璃的裂隙无气泡且被填充物完全充满,而A货翡翠偶见次生矿物晶体即黄铁矿、绿泥石及黝帘石。有时,B货翡翠由于酸处理不当在裂隙处有凹陷产生,在凹陷中可发现胶体或树脂浸染并具暗红色,肉眼观察这些翡翠可认为是翡翠A货,因此,仅从裂隙处有凹陷处,有时很难区分A货翡翠与B货翡翠,需要进一步测定凹陷处胶体或树脂的折射率。

查看色散特征

由于一些B货翡翠是用玻璃注胶处理,因此具有色散的性质,在侧光或反射光下观察,可发现注胶的内部或表面有类似油脂的“蓝光效应”色散特征,这就是翡翠界称之的“蓝脑”或“蓝白”特征。由于一些B货翡翠的注胶常不均匀(因为注胶时常加温加压,且注胶的粘度大),因此在显微镜下观察注胶翡翠的内部常可见注胶后的流动的“流纹”特征。而天然翡翠A货用侧光或反射光下观察,无“蓝脑”特征,也不具“流纹”特征。但由于有的B货翡翠注胶后又经重新打磨抛光,其表面玻璃光泽强,或注胶后在裂隙处形成凹陷,而浸染了胶体或树脂,在此凹陷处没有注胶引起的“蓝脑”及“流纹”特征,肉眼观察可认为是翡翠A货。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