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几版人民币不再流通?
1953年版的人民币是第一套人民币 ,共有12种面值、62种版别。因印刷技术原因,第一套人民币存在较多真假难辨的假钞。且当时没有有效的鉴别方法,只能采取全数销毁的极端方式处理。给人民经济和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
为此在之后的货币发行中增加了防伪标识。直至1987年4月15日,第五套人民币开始发行时,第一套人民币才正式退出市场。 第二套人民币于1955年3月在第一套人民币基础上发行的。共收回旧币1.5亿多,其中含第一套人民币1亿多张。
第二套人民币发行后,我国实行的是“收兑旧币、新币券替换旧币”的政策。即在新币券发行的同时,宣布旧币停止流通,换取百姓手中的旧币,统一回收销毁。这一措施在短期内迅速实现了币材的集中,减少了假钞的出现,同时也避免了通货膨胀。
但这一政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由于兑换效率的问题导致部分民众手中仍然持有部分旧币,长期占用国家资金,这些资金最终由中国人民银行作为负债记入财政部会计账簿。 到2003年底,央行依然持有7亿元人民币没有兑换。
第三套人民币于1962年4月开始印制,1962年至1974年间陆续发行。这套纸币上有民族象征的天安门,有代表着工业发展的石油、煤炭、钢铁、汽车等生产场景,还有象征着农业发展的梯田、小麦、水稻等图案。这版人民币还首次出现了汉语拼音和阿拉伯数字同一序列的数字“2”和“5”元面额。
这套人民币发行之后,我国开始采用“钞票纸印制的票券可收回,但不可流通使用”的新制度,同时规定“凡有票面残缺一律不交换,一律收回”,这有效避免了因为假币导致的经济混乱情况的发生。
不过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第三套人民币中的纸币已经难以在市场上见到;2000年起,仅有硬币仍在普通大众手中流通。至2007年,第三套人民币全部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