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时候割人民币的?
1953年,为了支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并解决物资匮乏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征收工商行业统一税和工商企业资金调拨票》; 1962年开始试点,发行了商品兑换券(俗称“红钢镚”); 直到1977年才正式确定人民币外币汇率,也就是这时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割汇”,而这一“割”就是三十多年! 这三十年间,我国对外贸易出现巨额顺差,同时外资、外债大量涌入。
随着外贸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以及国际市场油价、铜价的不断攀升,以美元计价的中国进出口贸易顺差更是大幅上升。据统计,在1980年至2008年间,中国的外汇储备增加了40多倍,由1.6亿美元增加到6万多亿美元。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工业体系完善,国力雄厚,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升。但在这背后,是巨额的资金流出,是在国际上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和义务——中国作为全球对外贸易的最大顺差国和国际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之一,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其他主要工业国家调控的最重要对象。 从1995年起,人民币对外汇率经历了五次大的调整。其中前四次都在当年或次年实现浮动,最后一次则发生在2005年。
需要说明的是,2005年的汇改并不是单一的汇率改革,它是一个涉及范围更广、内容更为丰富的重大金融改革举措,包括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推进银行改革和开放资本市场等多项内容。此次改革废除了之前的固定汇率制度,开始实行以市场化为基础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次改革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国内经济最深刻的改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