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铜镜有收藏价值吗?
题主说的是明代的铜镜吧,我觉得明铜镜最大的意义在于版式的多样性以及后期的打磨工艺和铸造工艺的研究价值(这个研究价值是有待商榷的,毕竟现在明清时期的铸币工艺留存的资料还是比较充分的)。 先说版式多样性问题。因为我是做古玩交易的,接触过的明铜镜版式比较丰富,可以说只要不是太偏僻的版别我都能报出价格来。这就涉及到版别学的问题了,简单的讲就是同一类铜镜由于制作时间早晚或者地域差别造成的样式上的差异,这些差异有的是非常细微的,比如民汉合一的四神纹镜背部边缘多一道卷边;还有的差别就比较明显,如嘉靖通宝背“京”,早期的是单字“京”,后期是双字“京”。当然还有更大区别的,如四灵纹镜,在正上方的四个方向通常会有三个小孔,这种情况如果一面镜子有三个小孔而另一个面只有一个孔,那价格就差的远啦…… 再说磨工和铸工,这涉及一个古董的传承过程,一件古董从设计——制模——浇筑成型,这个过程的流传情况对于研究历史是非常有价值的。目前我认为明铜镜的传器情况比较好,因为官造的数量毕竟有限,民间铸造又比较普遍,所以一件铜器的流传路径还是比较容易梳理的。
再一个说法值得商榷的地方在于把铜镜简单等同于货币。从商品交换的角度来看,明铜镜确实是商品,但是与当今的货币性质还是有差别的。明朝中后期,社会经济和手工业生产的发展确实出现了某些衰退的迹象,但是政治统治仍然相当稳固,所以明朝中后期的铜币铸造还是相当充沛的,市面上也是“钱粮充足”。再加上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为明朝带来了大量的外汇收入,所以在国际贸易方面,银价相对下跌,铜价相应上升。从这一方面来说,明朝的铜镜更接近于我们今天用来装饰或者馈赠的礼品或者是旅游纪念物品,而不是像清代银元那样作为硬通货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