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酱釉瓷器有价值吗?
宋代的酱釉瓷器,在陶瓷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发明和创造,因为其改变了之前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而开启了瓷器的“五彩时代”。从技术层面来讲,酱釉的烧制成功与否取决于配方的比例和火焰的温度,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烧成的瓷器颜色不正或者发花。宋代的酱釉瓷器多呈深褐色,颜色深浅不一,有浅如咖啡色的,也有深如酱油色的。从使用功能来分类的话,主要有碗、盘、瓶、罐等器形,其中以碗为主要。 宋徽宗赵佶《文会图》中出现的瓷器,根据目前的研究,可以基本认定为酱釉瓷器。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瑞鹤图》轴,是宋代院体绘画代表作之一,作者是赵佶。画面正中一对丹凤朝阳,上下相映成辉;周围衬以亭台楼阁,山川湖泊,更有空中飞旋的一对仙鹤,气氛庄严而又清新。此画所用的颜料为矿物质染色剂,不易退色,至今依然光彩夺目。仔细观察画面上的瓷器,可以看到颜色淡雅、质地温润的白瓷与色彩沉着、质感深邃的酱釉瓷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出不同的审美趣味。
宋代的文学作品中也有不少关于酱釉瓷器的描述,比如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盆供花卉,可装池水,或缸瓮以置花草者,不可胜数」,其中的「缸瓮」即指带颈圆口的大缸,这种器皿主要是用于存放水和种植水草,以便于鱼儿游动和观赏。再如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载曰:「至如大官库中,御厨碟盏之类,各有定所,不得混淆」,这里的「碟盏」指的是食用器皿,可见其制作工艺比较精良,图案也很雅致。 宋代的民间使用的酱釉瓷器,目前发现的数量较多,品类也较为丰富,但像皇家所用那样的精美程度是在市面上很难见到的,因为宋代的社会制度决定了皇家用器等精品只会在宫廷内流传,很少流向大众市场。不过,即使是在皇家的艺术品收藏清单里,不少器物也是“不显山不露水”的,比如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一件宋代定窑白釉刻花罐,虽然外表平淡无奇,但是内部却别有洞天,里面涂抹有一层红色的护胎釉,这也是我国考古发掘和研究史上首次发现这种涂红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