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三年的银元有几种?
以前人过手的钱币都是流通的钱,便以称呼。称新铸的币为“样币”,又称“样钱”。宋、元时期,铸币一般采用“折二”(即为五分)、“折三”(六分)、“折五”(三钱重)、“折十”(五钱重)四种。元代后期,又增加了“大折五”(九钱重)、“小折五”(六钱重)两种。宋代钱币的样币,一般铸有“试铸”或“封”、“户”字样.“试铸”钱是铜钱局开炉试铸的样品,从形制、图案到文字均精研细琢,是后来正式铸钱的范本。因只铸数量有限,未置炉正式铸造,故称“试铸”钱。有的仅在钱面上有“新铸”或“新制”二字,试铸后即被销毁。还有的是寄存在中央铸钱局内,没有流出手帀,故存世极少。“封”、“户”钱是浙江省造币厂试铸的样品,由于该省未曾独立开设币厂,所铸钱币均交由中央发行。“户”字钱为试铸样钱,“封”字钱为存贮样钱。试铸样钱未正式行用,存世极少,具有相当高的价格。
近代的样币,最初使用的是铜币模型。1912年10月,财政部铸币署设沪,兼管鼓铸事务,并采买洋铜以资鼓铸。铜元局废,所遗铜元模锻,铸币署取其半作为鼓铸铜元之用的钱样。这就是近代机制样币的最初形态———铜质小银币。以后又有所改进,用白色象牙雕刻成钱币样币,作为银币铸造的模子。此后,还用过其他材料制成模具,用来制造银币。但这些方法都因不便区分正背而逐渐淘汰,改为在银圆背面用文字或有色液体点压记号的方法。
1906年初,度支部(财政部前身)委派沈陈鸿为银圆局长,试办新式银币。7月,新式币样铸成。背面上方,点“本币重量一两”九个字。银样用银毫40枚合制金样1枚。11月,正式开铸银币,背面改为蟠龙。是年冬,又改铸背面八字边“光绪元宝”(见图)。至此,清政府银币主品铸造权归于中央。
1912年10月,邮传部设立币制清查局,拟请停铸银币试行铜元。11月,财政部接管铜元局,改铸银币。1914年6月,制定《国币条例》,定银本位制,一圆为标准银币,重七钱二分,色银九一式;另令各省省钞以银圜计算,且于中央银行之银钱庄业,发行铜币,限以一圆为标准。1915年5月,公布《国币图表》,定二角五分、一角、五分、二角、一角半、六钱、四钱、二钱、一钱共九等9枚。
银样币的铸造开始时间,史无确载。现存1912年的银样币,银质光洁,图案精制。此种银样币并未铸造正式银币,只是供银元局工役欣赏。
袁大头”银元是袁世凯任大总统时期(1912年-1915年)所铸造的三种银币之一。“大头”是民间对其称呼,官方名称为“袁世凯头像银元”。该银元铸造时间较短(1912-1915年),铸量不多,但版别有异,种类较多。“袁大头”是市场上银元主流佳品,近年价格上升较快,特别是珍品版别,近年偶见真品且价格也节节升高,成为银元爱好者追逐的对象。
上面所说银角子,银圆子上加饰由上而下的嘉禾花纹,又称“天上掉馅饼”。清代禁止民间私铸银币,故此式银圆未获成功。
宣统元宝”又称“大清银币”,“宣统元宝”,清代钱币。为光绪元宝之一。清朝末年,铸行“光绪元宝”,币值有一分、二分、四分、八分、三分五厘、七分三厘,含铜量不同,宣统元年是清朝的最后一个年号。宣统元年(1909年),清政府准备币制改革,下令停铸“光绪元宝”,改铸“宣统元宝”,并附新旧人民币变换办法。未及实施,清政府就被袁世凯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