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掐丝法琅如何渡金?
清代掐丝法琅器使用镀金装饰,主要的方法是火镀金。所谓火镀金,是在镀金的物件表面涂上以水银、硼砂、硝酸钾组成的镀金剂,然后将金箔放在镀金物件上,再用木炭、酒精加热,加热后,硼砂、硝酸钾熔融,使金箔融化,分布在器物表面,与水银互相渗透、化合,形成金汞齐。待冷却后将镀金物件放入热水中,以使水银溶解在热水中。重复多次,则镀金牢固。由于金镀后呈黄色,因此,清代习惯称为镀“黄”。
宫廷珐琅器的镀金,在乾隆以前多很厚实光亮,金色鲜黄,乾隆中期后则变薄,金色略带褐色,到嘉庆时镀金更加粗劣,金色变为深褐色,并且很容易脱落。民间珐琅器的镀金更加粗糙,金色黄中带灰,极易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