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釉里红鲤鱼盘值钱吗?
釉里红是以铜红釉在坯胎上绘画,然后覆盖一层透明釉,入窑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由于铜红釉烧制工艺要求严格,对烧成时的温度和气氛都有很高的要求,烧制过程中极易失败,因此,釉里红瓷器存世量相对青花要少得多,它的收藏价值也远远超出青花瓷器。然而,近年来在景德镇的古窑址中不断出土大量青花瓷器残片,而釉里红瓷器残片却寥寥无几。
清初釉里红器普遍色调偏暗沉,多呈枣皮红色或灰色,纹饰也十分简单。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景德镇御窑厂在官窑总管年希尧的主理下,成功烧制了色泽鲜艳的釉里红瓷器,尤其是仿宣德红釉的作品在色调上更为逼真,纹饰描绘也极为精致。雍正朝的釉里红具有色红发艳、纹饰清晰、质地莹润的特点,历来为收藏界所珍爱,藏价也较高。清代中期以后,釉里红制作工艺有所退化。
釉里红工艺较青花更为复杂,明清时期能烧造釉里红器物的窑厂也不如烧青花者多。因此,明清时期釉里红器物比青花要珍贵得多。一般来讲,釉里红器要比相似品相的青花器至少贵五倍。清代康熙、乾隆朝的官窑釉里红器物目前拍卖价已达数十万乃至数百万元,民窑釉里红器物的市场价格也在千元左右,明洪武釉里红器物一般品相的残片也要5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