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怎么出现红胎?

籍俊芸籍俊芸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红胎瓷是指瓷器的胎骨呈土红色,酱红色或红褐色。红胎的形成主要是因为胎土中含铁量较高,烧成时,胎体未施施釉的部分,铁分子溶于胎质的玻璃相中,透过胎质的表层,表现出红色。

一般红胎瓷的施釉有酱釉,青釉和绿釉等,由于施釉后器物的表层被釉层所覆盖,只在器物的底部或器物口沿和底足的釉不及处露出了红色的胎体,在红胎上施釉色接近的酱釉,青釉和绿釉,更衬托出了鲜红的胎色,因此被人们称做“红胎”釉。红胎瓷的产烧年代,主要有隋代和金,元时期。隋代北方地区烧制的红胎瓷酱釉罐,绿釉罐,绿釉四系壶以及钵,托盘等器物,多为明器。

宋代以后,受宋代厚葬之风的影响,全国出现了瓷业的繁荣昌盛,金,元时期,北方磁州窑系的各窑口大量生产釉色接近胎色的酱釉瓷,绿釉瓷和青釉瓷,在烧制过程中,工匠们并没有意识到红胎的釉色不够协调,也未做任何改进的尝试,而继续沿用红胎制瓷工艺生产各种日用生活器皿和冥器。如山西介休金代墓葬中出土的酱釉梅瓶和绿釉梅瓶,胎骨均很薄,器身满施釉,器身修长优美,线条流畅,器底微下凹,内收小平足,足底露胎呈土红色,釉色鲜亮,釉面滋润,是件金代红胎酱釉,绿釉瓷中的精品。

山西各地在修建铁路和开窑取砖及其它建筑施工中不断发现这种红胎瓷,其年代有金代也有元代,这些红胎瓷器的制造工艺与磁州窑系其它窑口生产的黑釉,白釉及白地黑彩和黄彩瓷的工艺是一样的,烧制这批红胎瓷的窑口主要有晋南平陆县的枣园窑,阳城县的七佛山窑,西寺头窑,晋中榆次窑,榆次郝家窑,汾阳大营窑,东堡窑,上林窑等,晋北浑源县的永安窑等。

元代山西地区生产的白釉瓷,黑釉瓷和红绿釉瓷是山西地区外销瓷的主要品种,其中一部分黑釉瓷,白釉瓷和红绿釉瓷也是用红色的胎土制作成器的,因此这类外销瓷中有相当数量的器物也属于红胎瓷。山西古窑遍布全省,全省现有50多处已发现的瓷窑遗址中,有一部份窑口都出士过红胎瓷。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