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翡翠是染色吗?

郭卓莹郭卓莹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谢邀 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染色”。目前,行业内普遍认同的染色定义是指:将无色或浅色的矿物原料浸入到特定的溶液中,使其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形成特定颜色的过程,叫做染色。 也就是说,如果一种翡翠原矿在开采出来的时候是无色的,经过一系列的加工,把它制成了饰品以后,在它的表面或者内部出现色彩,那么这种颜色一定是人为染上的。

而绿色是天然存在的,所以只有可能是一种带有绿色的颜料附着在了翡翠的表面,使得它呈现出了绿色的姿态。 但是,天然存在绿色状态的玉料是十分罕见的。绝大多数的翡翠原矿在开采出来的时候,其颜色都是灰青、灰白甚至黑色的。要得到一块绿色的翡料,必须将其置于含有铬离子的溶液中浸泡一定的时间才能产生。由此可知,绿色必然是染上色的。 但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绝大多数的翡翠并不采用染色的方式去染色,因为那样做的话成本太大且效果不会非常明显(因为本身原石就已经带了一定的色底)。只有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才会采用染色的方式来获得绿色。

例如,某些翡翠原石在切割之后发现里面全是白色或者淡黄色的部位,为了弥补缺陷,可以在这些空白的部位染上一层绿色;或者是雕刻后的废料,原本颜色不好,可以染成绿色后重新做成戒面等小件首饰……类似这样的情况需要用染色来补救的并不多,因此绿色的翡翠价值一般都不算太低。 而题主所说到的那种颜色鲜艳且均匀的绿色,我想说的是,那是人工染色的结果。当然,不排除有些翠友会将这样的绿色称为“天然绿色”。

事实上,自然界确实存在这样的绿色,只不过不是翡翠中的绿色而已。玻璃翠也就是红宝石和蓝宝石中经常会出现三原色绿黄色,不过那并不是翡翠中的绿色。 在真正的自然状态下,绿色是出现在翡翠的粒状结构中的,它是有色根的,并且色根周围有一圈清晰的色斑,而且随着光源的变化它们的颜色也会有所变化。至于那些看起来非常均匀且色域很广的绿色,要么是经过了高压注色而成,要么就是经过染色而形成的假绿色。

李豪李豪优质答主

绿翡翠并非仅指颜色,而是指组成翡翠的基本矿物——绿辉石。当翡翠中绿辉石的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称之为绿翡翠了。绿辉石的存在使得绿翡翠拥有较为鲜艳的色泽,这和染色翡翠、玻璃翡翠、芙蓉翡翠等存在本质上的区别。

不过,如今翡翠市场鱼龙混杂,一些无良商人通过染色翻新等不良手段,让劣质的翡翠摇身一变成为高价商品。尤其是福镯,在染色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虽然翡翠A货和B+C货在物理特征上有本质的区别,但是二者在颜色上有着很大的相似性,消费者很容易被其中的陷阱所欺骗。所以消费者在鉴别翡翠A货和B+C货时,应从颜色、冰裂纹、托水等几个方面入手分析:

冰裂纹

翡翠B货是在强酸中浸泡,让其内部的杂质排出,所以B货的裂隙十分丰富,这也是B+C货翡翠的典型特征。A货福镯一般不存在裂隙,即使由于外力作用存在裂纹,其数量和密集程度也无法和B货相比。所以存在冰裂纹的福镯,肯定是B货。

颜色

虽然染色翡翠的价格相对低廉,但商家在染色时会尽可能的“以假乱真”,所以翡翠A货和B+C货存在颜色相似,并不能完全从颜色上来鉴别二者。然而B货翡翠的颜色是人工添加的,颜色分布缺乏规律,绿色多为片状、脉络状。A货福镯的颜色分布比较局限,绿色部分一般集中分布于表层,而内部和底色则为白色或者青色。

托水

在观察福镯的水波纹时,可以滴上少许水,就是我们所说的“托水”。B货翡翠在强酸中浸泡后,内部的裂隙增多,具有较大的吸水性,“托水”后表面的水珠消散缓慢,在2分钟左右才能被吸收,而A货福镯“托水”后的水珠消失迅速,一般在10-30秒内消失。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