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怎么注胶染色?
翡翠染色,是运用化学剂,或者物理染色法,将低档的、品质较差的翡翠,改变成高档、高品质的翡翠,以此牟取暴利的一种手法。 一般来说有三种方法可以让翡翠变色:
1. 物理染色法:利用染料溶解在有机溶剂里的原理,用喷枪等工具,将染料均匀喷于翡翠表面,再用紫外线照射,使染料牢固的附着在翡翠表面。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方便,缺点是难度不易掌握,染的颜色不均匀。
2. 浸色法: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染色方法,即将翡翠置于含有化学剂的液体中浸泡,使翡翠表面被染色剂均匀着色。
3. 热染色法:选用颜色鲜艳的染料,将其溶解于温水中制成染液,再把翡翠放入染液中进行加热染色。温度的控制很重要,过高会使染料失色;过低则无法上色。这种方法染出的颜色鲜艳度高,牢度也很好。 当然,现在的造假者非常聪明,为了让假翡翠更加逼真,他们想出了不少“好点子” 一是人工优化处理。即把无色或浅色的翡翠浸泡在化学溶液里,然后加热,使其变成深绿色或黑色的翡翠。这种处理方法可使原来价值较低的翡翠获得较大的升值空间,令其身价倍增。不过,用过硫酸铵溶液浸泡后,原色褪去的翡翠,再经过染色,会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效果——种嫩的颜色变淡,种老的颜色加深,看起来会更自然一些。
二是借助激光打标技术对翡翠进行调色。激光打标是通过激光束直接在翡翠表面刻印出文字和图案,从而起到防伪和美化作用。但部分商家利用消费者对于激光打标的误解,将其用于为低档翡翠“着色”,以次充好。
染色翡翠在红外光谱图中同样没有任何吸收峰,与A货翡翠的谱线相同,这是翡翠染色现象的普遍规律,目前还未见有使用红外吸收染料的记录,所以染色翡翠在红外谱中通常只显示翡翠的谱线,而没有染色的依据。
1、翡翠注胶,也就是市场上所说的B货翡翠。其方法是将原料浸泡在酸液中,将翡翠中的硬玉分子破坏掉,让翡翠内部变得松散,然后利用真空注胶的方法,将树脂或者环氧树脂等有机充填剂注人到翡翠内部。注胶的目的是为了稳定翡翠的形态,增加透明度,使其能够成为可利用的人工翡翠。
对于注胶翡翠的鉴定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注胶翡翠在放大条件下可见到网状或杂乱的分布胶质,可见到树脂对硬玉解理缝的充填,利用Raman光谱仪可以测出胶质峰,这是最有力的鉴定依据。
(2)注胶翡翠在滤色镜下呈粉红色,这是由于胶质呈色所致。
(3)注胶翡翠在长、短波紫外光下常呈橙黄、浅蓝、白色等荧光,而天然翡翠通常无荧光反应。同时由于胶质的易老化性,老化后的B货翡翠表面会出现皱褶、龟裂。
2、染色翡翠,就是市场上所说的C货翡翠。其方法是将翡翠原料浸泡在有机色剂中(通常是染绿色),然后加热处理,使有机色素渗人到翡翠内部。
对于染色翡翠的鉴定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染绿色翡翠的绿色在查尔斯滤色镜下呈桔红色,而天然翡翠的绿色则不变色,通过谱线对比也可以发现染色翡翠在滤色镜下于570nm左右有明显的吸收峰形成,而天然翡翠则没有。
(2)染色翡翠在放大镜下观察,可见到色斑、色块,并呈网状分布,绿色多沿裂隙、解理缝中渗人。染色翡翠的绿色缺乏天然翡翠的色根,绿色发死、发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