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平安怎么样?
我们常说“人养玉三年,玉养人一生”,其实这句话反过来也是成立的——“人养玉一生,玉养人三年”!这是因为,在把玩、佩戴玉石的过程中,人体周围的温度、湿度等自然条件会对玉石的质地起到重要的滋养作用。 无论是从宗教信仰还是养生保健角度出发,人们都有着佩戴玉石的习惯。而其中尤以佩戴翡翠为甚。这是因为在所有的玉石品种中,翡翠的颜色丰富,呈淡绿色至深绿色的玉石资源储量最大。其次,由于翡翠在地质构造过程中受到的压力和高温作用下,内部晶体结构会发生扭曲错位现象,因此翡翠具有较好的韧性和硬度,不易受损,亦方便打磨抛光,适合日常佩戴。 然而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尽管翡翠有着“东方瑰宝”之称,但它却是“舶来品”。这主要是因为,现代市场上的优质翡翠绝大部分都来自缅甸地区。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开采玉石并用于制作装饰品了。据考古发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发现的玉石制品达600多件之多,这些玉石制品形态各异,有饰物、项链、戒指、手镯、椎体以及圆柱形器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1953年发现的良渚文化遗址玉璧。 在商代(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时期,王公贵族开始用玉礼制,如用来祭祀祖先的神主,王公大臣死后所用的玉翣,还有用作“镇墓驱邪”的玉琮、玉璧等等。《礼记·檀弓下》中记载了这样一幕:“君子虽无尊位,而有天下者,必正位而祭;有所夺乎,曰:‘无益也’,然后祭之。”这说明在当时,社会地位虽然不一定取决于是否拥有特权,但是是否用玉进行祭祀,却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因为用玉进行祭祀,说明您地位尊贵,备受礼敬。
周代以后,玉的文化得到发展。汉代以后,出现了“玉能通神”的说法。东汉王充在《论衡·定鬼篇》中写道:“玉乃阳气,鬼浊阴。阳能消阴,故玉能把鬼。”这是我国古代文献中关于“阴阳消长,盛极而衰”理论与宝石药理功能结合的第一例记载。之后,这种理论被后来的道教所吸收,并在道教的经典之中得到了详细的描述。 所以,除了作为首饰佩戴之外,古人还常将玉石置于身上或枕边,认为这样可以养生防病的功效。这也符合当今社会“以药养玉”“以玉治病”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