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什么是灰卡料子?
我们经常会听到行内的人说“这个料子是灰卡的”,那么到底什么是灰卡呢? 卡是翡翠行业的一个专用词,它指的是翡翠外皮风化后所形成的表面状态,行话说“起皮、脱沙”就是指翡翠表面有凹凸感,像沙子一样,而这样的外表就叫做“刮砂”或者“翻砂”,当翡翠的外皮出现刮砂或者翻砂的现象时,就会有人称之为“这是灰卡的”。 “灰”字在这里形容的不是颜色,而是指外皮风化程度严重,表皮粗糙,用手搓一搓就能掉粉。
那什么样的手镯才会被称之为灰卡呢? 一般来说,只有种水比较好的翡翠才会出灰卡,当然这只是理论值,实际情况还要根据其具体品质而定。比如同一个场口出的翡翠原石,可能其中一部分的品质就很好,另外一部分的品质就很差,主要原因就是受到后期风化的影响,好的部分被风化得比较彻底,差的部分被风化得不明显。
所以,虽然同样是灰卡,但质地有好有坏。 不过,无论是质地好坏的灰卡,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价值都不如满绿色的翡翠,因为绿色在翡翠中属于价值最高的色!(这里只讨论单纯绿色的价值,不讨论春带彩、阳绿等特例)
灰卡料子并不是翡翠独有的,其它玉石中也有存在,但不普遍。灰卡料子说通俗点,就是一个颜色过度不自然、模糊、混沌,里面有一点点脏色或者其它颜色,与周围交织在一起,看不清楚正色和脏色界线,所以称之为灰卡料子。
鉴定翡翠灰卡料子时主要用到的仪器是分光镜、查尔斯滤色镜和稀盐酸。对于一些呈葡萄绿色或菠菜绿色的玉器,在查尔斯滤色镜下若变红,则表明这种绿色是铬绿色,这种玉器应归属为翡翠。对于呈黄绿色、灰绿色或军绿色的一些玉器,若在查尔斯滤色镜下不变红,则可能是翡翠染色,或部分翡翠与部分石英岩玉的拼合体,或石英岩玉染色等,应进一步测定。
对翡翠染色料(俗称B+C货翡翠)一般可采用偏光镜、红外光谱仪、紫外光谱仪和显微镜进行测定。对于处理后的翡翠其表面有一层雾状、水状或油状的覆盖层,内部常有裂隙和次生色,在长、短波紫外光线下常有弱的黄绿色、黄白色或白色荧光,这种翡翠的折射率、密度低于一般翡翠,呈均质性,对偏光镜下有反射光的现象,红外光谱在3.4μm处有宽缓的吸收峰,这些都是鉴定翡翠染色料的重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