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第一套人民币蒙古包?
这个问题太简单了,第一套人民币一共10种面值53个品种(1948年12月发行“中国人民银行”字样的纸币,1949年至1953年发行的“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人民银行的支票,以及部分军用代金券未计算在内),其中只有6个面额的纸币正面图案是同一个——就是1元、2元、5元、10元、20元和50元的纸币,这六个票面中,又因为50元券和20元券的发行量非常少,而1元、2元、5元和10元的纸币现在比较多,所以一般人们把前四种称作“四大金刚” ,后两种称作“两小霸王"。 这个传说中的“蒙古包”,其实是指5元纸币的纸币背面,有行草书写的“伍圆”两个字,因为这两个字像少数民族的文字,因而被称为“蒙古包水印”。由于这种水印比较模糊难以辨认,因此被广大收藏爱好者喻为“钞票中的蒙娜丽莎”,极为罕见,价值不菲!
下图是“蒙古包水印”的真容,因为拍摄原因,看上去更加模糊了,而且只有右上角有一些,不是整张都有哦~
关于“蒙古包”的说法还有另外一种版本,这一版本中,“蒙古包”是指第二套人民币1953年被收回的一分币,俗称“长尾巴一分”,这是因为该币的英文缩写“CM”与汉语拼音“Cha'Mao' ”很像而得此名。
【延伸阅读】世界上最早的钞票是中国宋朝的“交子”,比美国早期的钞票“银行券”还要早出现130多年. 而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央行发行的纸币是美国1690年发行的“亚洲货币兑换票据”,不过当时并没有统一的国家概念,也没有国家央行概念,因此这种纸币不能算是国家的央行国债,只是商业票据而已. 中国从清末开始引进西方的印刷技术,民国时期开始印制纸币,而苏联是1917年开始印钞。 所以如果论“祖上有钱”来讲,中国起码是排进世界前三的。 建国初期,我们国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但是我们的领导人却毅然决定印发钞票,建立新中国自己的货币体系,这其中蕴含的智慧让人敬佩。
当时我们国家既无黄金储备,也无外汇,而印钞厂的开支都是靠进口机器设备解决,这种情况下要印钞票就要面临两个问题: 一、没有外国的支持,新中国的钱从哪里来? 二、没有强大的制造基础,新中国的钞票能不能经得起市场的考验? 当时我们国内工业基础薄弱,很多原材料都要依靠进口,而市场上的人民币又要流通起来,因此就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用人民的钱买人民的币,这种交易显然是不能长期进行的,于是我们聪明的领导人就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发行人民币期货,用未来的钱现在就买来东西,这样就不必再支付那笔对外汇的占用费用了(那时外汇是很宝贵的);只不过这个“未来”来得太快,仅仅三个月的时间,市场就出现了大量的人民币,为了稳住汇率,政府不得不增加货币的发行量和信贷投放量,以应对市场的需求。 这下子惹祸了,本来只是为了应付一时之需而发行的货币,没想到因此而成了“超发货币”,导致通胀加剧。 从1951年到1953年末,全国物价总水平上涨了近两倍,如果按购买力来计算的话甚至高达四倍,这给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带来了巨大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