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山西有多少耕地?

温梓锋温梓锋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放结论,1936年山西5.9亿亩(约等于现在的7000万亩)土地,耕地是2.9亿亩,占43%。 数据来源在文章最后。 这里说明一下,关于民国时期的土地统计数字是有争议的,特别是华北各地尤其是河北的统计数字被普遍认为偏低,因为当时北方各地遭受水灾严重,人口大量流失,据估计损失超过一亿人(详见《中国人口史》)。这些数据肯定是不准确的,但这是目前我们能见到的比较接近真实的数据。

我们再来看看其他省份的情况。根据李振广《近代中国农业经营形态的演变——兼论近代农业政策》一文,我们整理出了各省耕地面积以及占总土地的比例,其中大部分省份的耕地比例都在60-80%之间,只有部分省份高于这个数值,比如河南、四川和江苏。而山西这个数字竟然不到50%,可见山西的旱地是多么严重!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些耕地数字都是省级范围的土地利用统计数据,无法看出地方之间的差别。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具体的例子。

以大同为例,根据日本学者桑原骘藏所著《中国人名调查图录》一书,1936年至1937年间大同共有68392户,218996人,平均每户耕地面积为13.75亩,其中耕作状态为良田的占74%,中等的占21%,很差劲的只占5%。 又据同书“大同之实业”一节记载,同属雁北道的天镇县共有13429户,43438人,平均每个家庭耕种土地16.31亩。其中,良田占58%,中等的占34%,差的不多,仅占6%。 再来看看晋陕蒙接壤地区,这是近代以来灾害多发地带之一,这里的耕地数据恐怕要打一定折扣。 根据山西省政府参事张藩等人在1940年所做的《山西灾荒及其防治办法》中提到的数据,晋西五县(临县、兴县、岚县、岢岚县、静乐县)土地总面积为2496.44万亩,可养蚕面积约40万余亩,其中熟地135.6万亩,可种植谷子、高粱等地带性作物,但不适合种棉花、水稻等。 上述区域共有农户191653户,平均每户户均耕地4.28亩。其中,临县最多,有55844户,平均每户耕地6.78亩;其次是兴县,28616户,每亩耕地2.88亩。

上述材料都显示,1936年时山西的耕地面积应该比现在要多,约7000万亩左右。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