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名窑青花瓷碗值钱吗?
清代名窑青花瓷碗一般是比较值钱的,青花瓷是中华陶瓷烧造的珍品,是中国瓷器的代表。青花瓷烧造工艺在清初时有衰落,但在后期得到较好的恢复与发展。青花瓷到了清代,也有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繁盛和嘉庆、道光以后的衰败过程。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青花瓷存世品非常多,主要因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处于鼎盛时期,青花瓷的生产量特别大。
在清三代中,康熙时期青花瓷的产量与质量都非常高,在烧造技术上也有了新的发展。青花瓷碗在造型上一改明代深腹、大圈足的特征,器型变得俊秀挺拔,呈现出秀丽、清逸、灵动的风格。常见的有高足碗和高足杯等。青花碗盘图案多以山水、人物、花鸟为主。
鉴别清代青花瓷的质量,首先要熟悉掌握清代所使用的青料的特征。清初顺治和康熙前期用明代的浙料烧制青花,其青花发色较浅淡,略含灰色,康熙中期以后开始使用云南的“畴水青料”,青花呈色鲜艳明丽,清亮如宝石,纹饰线条流畅,同时具有前朝青花的风格。到康熙晚期,青花发色又开始变淡,直到清末,青花瓷的发色仍十分浅淡。鉴别清代青花瓷时要注意看底部。清三代青花瓷的底部基本上都是经过涂销处理后再施釉,涂销是用刀铲削掉粘在底部的窑渣,因此在圈足足墙内壁会形成一个斜茬,用手触摸时可感到这个斜茬。清三代青花瓷中,康熙时的器物底部一般较粗糙,多为米黄色釉,其官窑器物底部多有窑红;雍正时底部施釉极薄,一般为粉白釉;到了乾隆朝,底釉逐渐加厚,呈色也白,并且出现了较多的黑疵点和釉裂纹。从款识看,康、雍、干三朝的青花瓷年款字迹清晰,笔画精细苍劲,无柔弱无力的感觉。后仿青花瓷款识的字体大小不一,笔画较模糊,尤其是“殿”字,写得不好分辨。另外,清三代的青花瓷釉面光亮,仿品的釉面白度低于真品,显得暗淡,这也是鉴别清代真仿品的重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