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烧绿釉的陶器有三个地方,一个是北京的果园厂,过去叫“官窑厂”,专门烧制祭祀用的三牲和各种供器、文具等;第二个地方是福建的德化县,除烧制白瓷外,也兼烧一些绿釉陶器;第三个地方是山东淄博的博山。北京果园厂烧制的绿釉陶器很著名。
茅雪飞晚清时,一些“扬州八怪”式的人物、画家,游人苏州、无锡、宜兴等产太湖石的地方,看到古时用剩下来的漏、透的太湖石被弃置在深沟、水池中,感到很可惜,便用船运回北京,在自己家里用来陈设点缀,“米点山水”之说重新兴起,对漏、透的石头发生兴趣。
梅佳琳所谓“宝作瓷”是当代仿古瓷界的行话,指仿清三代官窑器高仿瓷。这类产品的问世,为追求至臻至美境界的仿古瓷作者提供了自我展示的空间,也为一部分经济实力较强并有投资增值需求的收藏爱好者提供了对象。当然,有需求就有生产,一些谋利者受利益的驱动也加入了制作这类仿品的行列。
慕晓轩仿古瓷的制作最早始于北宋时期,其后从未中断。民国时期,景德镇仿制历代名瓷十分盛行。建国后,特别是50年代末到80年代后期,仿制古瓷仍十分流行,许多古瓷名品几乎都被仿造过。如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存的清雍正御窑厂烧造的仿汝窑六方瓶,仿龙泉釉凤尾尊,仿成化斗彩团花蝶纹杯,仿宣德青花月影梅纹碗,仿哥釉琮式瓶等。
岳函美清初著名紫砂大壶艺人有惠孟臣、陈子畦等。“孟臣壶”壶身多钤印“孟臣”二字篆体印。其制作的茗壶方圆适度,比例恰当,线条流畅,有竹刀镌划之风格。壶多小于一升,有一、二两、四两、半斤等几种规格,以四两者最佳。他制作的大壶,有汉方、大瓜锡、菊纹、扁矮呈鼓腹等形式,尤大汉方极为著名,极受当时文人雅士喜爱。
迟子良清代石砚制作已达到相当水平,北京、易州及松花江地区、广东、安徽,均为砚工集中地域。北京老矾红西山石砚(也称房山石砚),系清代内府砚作专制,有“内廷”、“雍正年制”、“大清乾隆年制”等款识。老矾红西山石,细润坚实,砚作以易州石工为主,制笔者是“御墨四大家”之一的易州方于鲁后人方士铭。
伏艳红嘎巴拉在明代非常流行,明代中早期的嘎巴拉大都造型古朴、粗犷,上部高,下部矮,且多为素器,装饰工艺比较简单、粗糙,一般仅在器物上简单的錾刻折线纹、乳钉纹、海涛纹、莲花瓣纹等装饰图案。到了明代晚期嘎巴拉的造型逐渐变得矮小而趋向实用化,装饰图案也变得更加繁琐精美,纹饰纤巧而秀丽。
扶佳琳铜墨盒的用料有黄铜(铜锌合金)和紫铜(纯铜)两种。黄铜性软,易腐蚀,且易生绿锈,做盒不甚理想,但黄铜色泽金黄,用以刻制图画或书法具有一定的装饰效果,因此常以黄铜作墨盒盖。紫铜性硬,且经久耐用,不易生锈,一般以做盒底或整盒之用。铜墨盒的生产程序比较复杂。
焦秀君玉别子是明清玉器中重要的一类,清代的玉别子数量相当可观,式样有简单有繁杂,质料有精美有粗劣,大都为清代中晚期制作。玉器作坊所制的玉别子,大都作为“货样”,由各地的流动贩子或当地玉器商行推销各地。随着岁月的流逝,当年大量玉别子散失被毁,流传到今天已经相当稀少了。
宗政玥韦中国古陶瓷装饰纹样的图案题材非常广泛,吉祥图案即为其中之一。陶瓷上的吉祥图案是通过谐音、会意和象征手法来表达人们祈福的意愿,“三多”谐音“多多 多”,因而被视为吉样图案。
武冕佳宋代五大名窑之中唯一以釉色著称于世的是汝窑。天青釉色富有层次感,且釉中有少量的气泡,抚之如脂,有明显的酥油釉现象。汝窑瓷器的烧制时间很短,约在北宋晚期的20年之内,且宫廷垄断,专为皇家烧制御用瓷,数量相当少,流传亦不多,因此极为珍稀。
单雪强清代德化白瓷在胎釉方面有以下一些特点:①清初生产的细路白瓷胎质致密,洁白细腻,釉白或白中略泛黄,釉层较薄,莹润光亮,造型多样,如观音像、达摩像及各种形制的碗、盘、花瓶等陈设和生活用品。当时民窑白瓷和清初仿明代永乐、宣德青花的外销瓷有近半数是用德化白瓷烧成的。
浦伟华新仿制的紫檀木盒多采用套模雕刻的工艺,此件紫檀木盒的花纹是老工,因此并非新仿。判断紫檀木器新老的关键是看雕刻手法和文字。清代的雕刻文字的横笔上多有收笔,而横笔的末端呈方形的几乎没有,且雕刻文字的笔画底部不平齐。其雕刻图案因大多带有新疆风格,因此图案上动物腿部很少出现交叉的手法。
项中杰天津地区制作的老地毯图案多以宫廷装饰为主要题材,设色沉稳、严谨,多采用皇家色彩,纹饰繁复,富丽堂皇。北京地区制作的老地毯则图案华丽,制作工艺严谨精良,设色沉静大气。河北地区制作的老地毯图案则大多为借鉴宫廷及京津地区样式的翻版,但制作工艺远不如天津、北京等地精良,设色艳丽,略显粗糙和媚俗。
覃薇清中期以前的和田玉器,距今有两百到三百年以上的。年代久远,长期无人佩戴,表面有一层包浆,一般呈褐色或暗色,有年深日久的感觉。由于长期的埋藏导致玉器,表面受土壤侵蚀及酸碱腐蚀会有比较严重的坑洼,仔细观察,肉眼能见点状腐蚀斑及凹坑现象。清晚期和田玉距今有百年到两百年的历史。
司马媛诺古代中国画用纸,以生宣为佳。生宣产生于宋代,到了明清时代,成为画家创作的重要材料。纸分南北,南纸洁白,北纸偏黄。生宣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和渗化性,水分和墨色落纸极易渗化,往往一挥而就,气势酣畅,即使笔有失误,亦难于修改。
从志紫砂壶在清代被称为宜兴砂。《饮流斋说瓷》记述:“宜兴砂又名砂器,以紫砂为之,创始于东坡时,式样古雅,色取自然,造手有善书画者,每制壶铭,笔法苍劲,亦足补壁也,惟出新样不易,近年沪埠则仿而制花色者有之矣。
诸葛敛玻璃的使用始于公元前三千多年两河流域的腓尼基地区,后来传播到古埃及和爱琴海地区。公元前一世纪罗马帝国玻璃制造业得到了空前发展,当时欧洲和地中海周边地区生产的玻璃器,沿着丝绸之路和海路传入中国内地,对我国南北朝和隋唐玻璃的生产与制造产生了较大影响。
敬芳莲清初规定皇子、皇孙、皇曾孙及其后裔之婿在补服上用团夔龙纹,不得再穿龙袍,一般臣民则规定以云纹代龙。由于团龙、夔龙外形相似,后皇子和皇室子孙均改用团龙补子。
简与嫒古时的镜,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青铜镜,简称铜镜;另一种是铁镜。无论何种镜类,其制法都是用磨砺的方法使成光明如镜。但以铜镜较为普遍,且流传久远。 铜镜,用青铜铸造,两面皆平,一面磨光用以照形,一面多有纹饰,古人妆扮,常常要对镜使用。
宫子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