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上黑藓长什么样?
“黑藓”,在老行话里又称为“黑雾”、“乌沙”或“霉点”,是翡翠原矿表面或内部出现黑色的物质,多呈现出丝状、线状、团块状排列,部分亦可呈云雾状、条带状等。
这些黑色物质的成因目前尚未明确,有说是由于翡翠在形成过程中混入了碳质物而形成的;也有说法是由于外生侵蚀作用使矿物颗粒间微裂隙中的有机质溶解后,重新沉淀聚集在矿物颗粒间隙中而形成的,即所谓的“泥浸”现象[1];还有一种说法与含炭岩系有关,认为它是由沥青质、炭质物沿岩石的缝隙(空隙)侵入并在后期氧化作用下逐渐转变为墨晶石和焦铬铁矿所致,但这一说法难以解释为什么有些黑藓附着于表面,而有些却深入内部的情况[2-3]。
不管如何,这种黑藓确实不是构成翡翠的矿物,而是属于杂质成分,可以理解为“附着”在翡翠表面的“皮壳”,因此其性状会随翡翠的生长环境和外部条件等因素而有所变化。 就个人经验来看,黑藓表现可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种质地细腻,颜色深邃浓重,呈现乌黑亮泽的油脂状,如同涂了一层蜡一般,用手触摸会有打蜡般光滑感和油腻感,这是黑藓常见的状态之一;另一种则颜色较浅,呈灰黑至浅黑色,手摸时有粗糙感,类似碳素笔写字留下的痕迹,这多为接触空气后逐渐氧化而成。
不过无论是深色还是浅色黑藓,其特征均表现为:色调不均匀,有渐变和集中分布,无立体感且不透亮。倘若将其仔细擦拭干净,则会出现淡绿色的荧光。如果是在翡翠原石表面,则是呈毛毡状、绒毛状的纤维结构;若是内部分布,则为细小的鳞片结构,用强光手电照射时,会透射出一缕绿光。 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瑕疵,一般情况下不影响翡翠的品质及价格,但由于它的存在容易令人产生审美疲劳,所以越纯净的翡翠价值也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