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时候有秋葵么?
古时,人们并没有“秋日进补”的说法和习惯。 作为蔬菜的秋葵,在汉代以前就已经传入我国并且栽培了;作为一种香料,西汉时期已经有记载;而作为药物记载,最早见于宋代《开宝本草》。 但是,这种原产于美洲的植物一开始并未被当做什么名贵的药材、食物或是香料来对待,而是直接被认作一种杂草。直到明代,有人发现它的叶片可以入菜,才渐渐有了菜肴之名。 (《植物名实图考》载)“本名草子,今呼为秋葵。藤蔓生,叶似茄,厚而色绿,上有硬刺。茎叶皆有细毛,春开花五出,花色浅蓝。一蕊数房,房长三四分……其籽淡黄绿色。取油煎之,香闻十余里。”
可见,这种植物在古代除了被当作蔬菜食用之外,还被当做香料使用并可能作为原料制作香包等等。 至于题主提到的秋葵药用价值,主要是来自清代吴鞠通的《温病条辨》。该书关于秋葵的药方主要有二:
【方一】 【方二】 需要注意的是,这两道方子里的秋葵都是指新鲜的秋葵,而且不是干品也不是炮制后的饮片。所以,古代中医开处方的时候是要以鲜品秋葵代替现如今的干秋葵的。
另外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古代的秋葵并非我们现如今所吃的秋葵这般模样。据载,汉代以前的秋葵是一种植株高大、叶片硕大且颜色深绿的观赏性植物。到了宋代,才逐渐演化成今天我们所见的样子——植株矮小、叶片嫩绿。
这是因为古人培育的秋葵是把它当成一种香草使用的缘故。秋葵从观赏植物到蔬菜再到药物,其实是一个“蜕变”的过程,跟它本身的性状改变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