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经历了几千年?
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六国古文字(秦篆),到小篆(汉印),再到隶书(曹魏)、楷书(隋唐)、行书(晋唐宋元),最后是今天通行的简体字(新中国)。 其中有的字体是演变而来的,如小篆(汉印)、隶书(秦诏版),有的直接书写出来未作任何变动就被保存下来,如金文;也有文字学家根据某种规范对古文字进行整合加工而形成的新文字,如繁体字(宋元)。总之是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在计算机还未普及的时代,人们查阅古籍资料是最耗时耗力的一件事情。于是有人就尝试把汉字输入电脑,这样搜索起来就显得方便多了。据说发明此打字法的人是张怀瓘,他在《书断》里描述自己的发明时说:“若大字细字、繁字简字,各具法备。”因此这种笔画和结构同时展示的录入方式也被称为“双姿录入法”(因为一个字有两个姿态--笔画和结构)。 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激光照排技术,这种方法比手工排版效率不知道要提高多少倍,并且省去了繁琐的制版程序。但是照排出来的字体却是固定不变的。为了适应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人们需要一种快捷的、适合于电子文本的简便的字典。于是很多人尝试把毛笔字用硬笔写出来,希望达到“笔笔到位、字字相同”的效果。其中赵孟坚先生所著的《实用字典》就是这样一本畅销的字典。 而到了现在,手机电脑平板甚至各种可穿戴设备不断涌现,人们在享受这些高科技产品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人类生活和工作的方式。就拿文字的呈现方式来说吧,以前的人们想要查看文字资料必须到书店或图书馆去。而现在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随时随地都能搜到你想要的文字信息。正因为有了这些便捷的现代化工具,所以学习或者练习书法不再像旧时那样枯燥。你可以随时打开手机拍一拍你心仪的书法家作品来细细端详,也可以打开相应APP跟着专业的老师来学习书法。最重要的是你能感受到伴随互联网而产生的大量优质资源的便捷--海量书法资源任你挑选。这就是这个时代给予我们的独特的“福利”!